孩子最该补的是劳动课

  健康时报 收藏本文     

  教育部网站近日公布了一项文件,我国拟建立学生劳动评价制度,评价内容包括参加劳动次数和态度、实际操作和成果等方面,具体劳动情况等将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并作为升学、评优的重要参考。

  劳动对于现在的很多孩子来说,可能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不光学校淡化了这门课程,家长也不够重视。学习成绩成为孩子的唯一评价指标,只要功课好,什么家务都不用干。很多孩子直到大学毕业,生活能力、交往能力、解决问题等能力,都存在很大缺陷,这和教育理念的偏差有极大关系。现在教育部重提劳动,重视劳动评价,有很大的纠偏意义。

  当然,这里所说的劳动,不能狭隘地理解成就是让孩子干什么活,而是对劳动意义和能力的关注。按照教育部劳动评价制度的实施意见,劳动包括校内劳动、家务劳动等环节,还包括农业生产、工业体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这是让孩子更多地参与实践,在社会环境中全面提升适应能力,而不是仅让他们在书中和培训班等封闭的环境下接受片面的教育。

  每年暑假,都是各类辅导班、兴趣班“生意兴隆”的时候。这两年学生培训市场逐渐有了新变化,从过去瞄准应试的英语、奥数班等,转向各种兴趣班。最近还有媒体报道,有家长给五岁的孩子报了4个兴趣班,有围棋、跆拳道、游泳、演讲等。孩子过去的应试压力是轻了,但发展兴趣反成了一种新的压力。密集的兴趣班,非但未必提高综合素质,反而会成为扼杀孩子兴趣的负担。带着功利心的兴趣培养,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变形了的“应试”。

  相比来看,国外的孩子暑假更重视的却是社会实践,比如很多美国的孩子会选择做义工,做社区服务,中高年级的学生也可能选择去打工,目的当然不只是赚一些零花钱,而是可以体验社会。其实这些都可以宽泛地理解成一种劳动。正因为有这样的劳动意识和经验,国外同龄的孩子往往会比我们的孩子具备更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要提醒的是,教育部若推行劳动评价制度,不能简单化地又变成一种新的应试,而要成为一种教育思路的转变。这要求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劳动评价,为学生的劳动创造条件。同时也要求家长具备参与劳动教育的意识,培养孩子独立参与家务,督促孩子去做义工等社会实践。

  从应试转向孩子的兴趣培养,这是一种进步,但过犹不及,强行挖掘孩子美术、音乐等所谓的“兴趣”,不如给孩子的劳动补补课,更能受益终生。健康时报特约评论员 敬一山 

文章关键词: 孩子 劳动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