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天资聪慧的孩子,对痛苦的体验越深,心理越容易受到伤害。而当一个孩子在这样的状况下对自己的最初评价一旦确定,想要撼动它,并把它推翻重建,该是一项多么艰巨的工程啊!
然而,在目瞪口呆地承受了这万箭穿心般的疼痛之后,我不仅没有冷静地分析孩子变化的原因,没有反思自己的失误,没有意识到要改变她对自己的自我评价是一项多么艰巨的
任务,也没有为了给孩子一个有利于心理健康的成长环境而不让两个性格反差太大的孩子在一起生活,反而在面对失败的时候,不自觉地渐渐变得急躁起来。
这时的我已经不能像对她进行早期教育时那样平心静气,那样按部就班、有条不紊了,我的心老是悬着,耐心远不如以前。我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是用欣赏的眼光注视着她,但已不再像以前那样对她充满信心,注视她的眼光里开始有了痛惜和不放心的成分。
我怀着有些急切的心情千方百计地帮她找回自信心。良好的早期教育的确使她的智力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在遇到她感兴趣的东西时,她的记忆力是不凡的,一年级时背诵《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前四句,仅读了一遍就记住了;她喜欢在电子琴上“自创”乐曲,并给这些曲子起了好听的名字,如《小鸟飞来了》《小蜜蜂采花蜜》《花儿在跳舞》等,她还常常陶醉在自编自唱的歌曲里;她喜欢画画,还时常进行“创作”,一年级时她画了一棵大树,树顶上有一个头戴皇冠的小姑娘,并配上了“诗”:“我站在树顶上,想看到全世界,看世界的美好,看世界的美妙。”(她居然还知道押韵。)她对诗歌、散文的朗诵有一种特别的敏感,6岁时,一次我不经意地吟诵着“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在一边玩耍的她听到了,突然抬起头来,眼睛里闪着异样的光,急切地拉着我的衣襟说:“妈妈妈妈,你说的是什么?好好听呀!再说一遍,再说一遍!”学进位加法时,她不仅仅满足于知道几加几等于几,而且一定要弄清楚几和几凑成十之后还剩下几,所以等于十几,这才肯相信答案……
每当她的这种小小的闪光点出现的时候,我就会立即给予她充分的肯定,希望她能由此看到自己的能力。我还鼓励她把作文拿去投稿(她小学二年级的作文《春天来了》曾在《小学生学习报》上发表),把她的各种手工作品(剪纸、折纸、绘画等)布置成展览,请家人参观……希望她看到自己的聪明智慧,学会肯定自己的长处。我想方设法地用事实告诉她:“你不笨,你是个极聪明的孩子。”
然而正如有人所说,越是天资聪慧的孩子,对痛苦的体验越深,心理越容易受到伤害。而当一个孩子在这样的状况下对自己的最初评价一旦确定,想要撼动它,并把它推翻重建,该是一项多么艰巨的工程啊!可惜我当时远远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当她因不够自信而产生的消极放弃、不思进取、没有恒心,以及不珍惜时间、做事不认真专注、计算马虎等等毛病频繁发作的时候,已有些心浮气躁的我,开始焦虑不安了,开始接受不了自己努力之后收效甚微的现实了,开始因自己的尽心尽力没有得到想要的回报而怨恨她不争气了。
这种焦躁和怨气不断上升,终于无法遏止地冲破了我在做母亲之前给自己定下的戒律——我开始训她,吼她,甚至打她了。
她的那些毛病当然不可能因此得到根治,而她的心灵却又受到了本可以避免的打击。虽然我这样做的时候并不多,但也足以吓坏这个一直接受着说理教育的小女孩了——直到今天,我还能清晰地看见她被我打骂时惊恐、茫然的眼神,听见她刺耳的哭声——以致她在小学三年级的一篇作文中写道:“我爸爸最喜欢笑,妈妈发脾气的时候像个大老虎。”这篇作文虽然给我很大的震惊,丈夫也对我提出了批评,可并没有引起我真正的警觉和反思。
在这样的情形下,我虽然仍没有放弃对“接轨”问题的探讨,但由于我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更加有限,当然更加难以在这一重大难题上有所进展。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有一个“戒”我始终没有破——那就是我在教学和育儿过程中恪守的一个原则:不否定孩子的能力——即使在最暴躁的时候,我也只是怨恨她不努力、不争气,而没有说过她一个“笨”字。今天想来,幸亏我恪守了这一原则,否则,女儿的心灵将会受到更残酷的打击,她的成长还会走更多的弯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