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中心 > 教育中心 > 正文

 一个高三教师的家教反思(10)
 2005年12月29日 09:29 《中国家长教子书》

  每当女儿又表现出种种不足时,我就会提醒自己:这里又出问题了,一定要冷静对待,想办法帮她跨过这道坎;要尽量走在孩子的前头,引导她走向自立、自强;自己万万不可再成为错误的榜样。

  我开始时刻告诫自己,要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让自己真正做到在顺境和逆境面前都不乱方寸;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真正做一个不怕困难的人,为孩子做表率。

  女儿上高一时,有一次因为写文章找不到令自己满意的思路而求助于我,我心平气和地拒绝了她。她便和我软磨硬泡,我就耐着性子给她讲她早已明白的道理。看看回学校的时间快到了,她急得哭了起来。看着她因为害怕困难而没有出息地流泪,我的火一下子上来了——在我的那一声“没出息”的呵斥就要脱口而出的一刹那,我想起了自己对自己的告诫,硬是攥紧拳头咬着牙把这话给憋了回去。沉默了片刻,我用尽可能平和的语气对她说:“今天我是不会答应你的,你知道应该怎么去做。”她流着眼泪上学去了。

  女儿走后,我难受极了,既心疼更恼火,不知道怎么做才能使这孩子变得不怕困难。这时候,我想起了自我反思时对自己的解剖:“心老是悬着,正暴露了我这个自以为强大的人面对失败时的不自信(同时对孩子也不相信)和不顽强;急躁,正说明我这个自以为强大的人在失败面前乱了方寸,这一切又恰恰在如何面对困难和失败的问题上,给孩子做出了极为形象、极为糟糕的榜样。”是啊,我们又碰到困难了,这不正是帮她学习正视困难、挑战困难的机会吗?如果我自己又乱了方寸,不是又做了惧怕困难的榜样了吗?又何谈引导孩子挑战困难呢?于是,我坐下来给她写了一封信:

  孩子:你哭着走了,妈妈心里可能比你还要难受。我不知道怎样帮你才能帮到点子上。我实在不想看到,我的那么聪慧灵气的女儿,永远在失败的泥潭之中挣扎着仰望那成功的彼岸,忍受着失败的现实和成功的欲望的熬煎。

  你是那么聪慧灵气,可又是那么缺少自信。从这次作文的情况来看,造成这一矛盾的原因还是在于怕吃苦、怕困难。因为你没有咬紧牙关迎难而上的精神和信念,所以,一遇到难处,你就又走回来了——放弃攻关,寻求援助。我并不是说不能寻求援助,而是说那援助是助你跳高的,绝不是帮你补差的。试想,今天还有哪一个高一学生为一篇周记而求人指导?你写好了,我可以帮你分析,让你通过修改而得到提高;你写不出来,我就是告诉你如何选材立意,对付了这次作业,下一次遇到类似的情况,你不是还得求人吗?在考场上,你不是仍然难以得心应手吗?

  在自己可以克服和必须克服的困难面前,你别无选择,只能靠自己去咬着牙攻关。攻克一个难关,你就会增加一点信心,就会在下一次攻关时多一点勇气,这样越战越勇,你才能战胜自己,从而超越别人;否则,你将永远不会看到自己的力量,不会相信自己的力量,永远也走不出自卑的泥潭,永远也不敢去向强者挑战,永远不能战胜他们而走向辉煌。

  面对困难,我们决不能急躁,决不能急于求成,但更不能有半点放弃和让步,因为你一天不战胜它,它就一天挡在你的面前,让你迈不开步,让你无法看到自己进步的希望;它在让你产生自卑的同时,还会滋长你的急躁情绪,让你在急躁和无望中挣扎。

  ……

  在这封信中,我还跟她谈了对待困难的正确态度和挑战困难的方法,鼓励她最大限度地调动自己的心力,坚定自己的意志,尽最大努力提高每一天做每一件事情的质量,精神抖擞、斗志昂扬地过好每一天,争取每一天都不懈怠,每一天都有进步。

  第二个星期女儿回来后告诉我,她在上学去的公共汽车上,就构思出了一篇文章,老师还给了她高分呢!她看了信之后更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认识到了害怕困难的危害,决心要迎战困难了。

  以后,每当女儿又表现出种种不足时,我依然会十分焦急,这时,我的那些痛苦的反思就会提醒自己:这里又出问题了,一定要冷静对待,想办法帮她跨过这道坎;要尽量走在孩子的前头,引导她走向自立、自强;自己万万不可再成为错误的榜样。

  从这以后,我再也没有犯过急躁粗暴的毛病。女儿戏言道:“妈妈修炼成精了。”这的确是一种“修炼”,正是因为有了这艰难的“修炼”,才可能有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除此以外,我还开始就孩子的教育问题主动征求她父亲的意见,每次家长会都让她父亲参加。同时,我们更加积极地配合老师对孩子进行教育,更加注重对孩子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关键字:家庭教育  问题孩子  早期教育  心理健康  自信心  

爱问(iAsk.com) 共找到相关网页约906,000篇。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评论】【论坛】【 】【打印】【关闭




亲子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8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