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卫生,晒太阳,多通风。环境卫生差及个人不良卫生习惯容易诱发手足口病,所以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勤洗手,勤洗澡,不喝生水,不食生食等;
●手足口病毒害怕高温和紫外线,如果每天能进行30分钟日光浴(也就是晒太阳),也能有效杀灭病毒;
●要保证室内通风状况良好,越密闭的环境病毒的密度就越大,被感染的几率也就越大,所以要经常保持室内通风及勤晒衣被。
在今年1月至3月期间,全国30个省份共报告手足口病例4万余例。国内外资料显示:6月至7月份是手足口病的发病高峰期。由于手足口病特别容易引起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因此专家认为,预防手足口病仍是幼儿父母和托幼机构要关注的重点,讲究卫生是此病的关键所在。
3岁以下的婴幼儿最易“中招”
“手足口病在儿科是常见的疾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尤其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张又祥说,“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上个星期市一医院就接收到一名患手足口病的幼儿。据介绍,这名患儿才2岁多,来医院时家长以为孩子是感冒发烧,后来医生一做检查,发现孩子的手、脚、口腔都有水疱,才初步诊断为“手足口病”。大多数患手足口病的儿童症状都比较轻,主要就是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只要少数患儿感染肠道病毒之后,发生病毒变异,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
温热环境适合肠道病毒传播
手足口病的罪魁祸首是“肠道病毒”,而这种病毒最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而且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所以,手足口病在春夏病毒活跃的季节,容易在短时间内引起流行和爆发。
张又祥说,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患儿的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等都可造成病毒传播。
因此,在此病流行期间,可发生幼儿园和托儿所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因为,一个小朋友患病,就很有可能传染给其他的儿童,而在家庭里成人可以是隐性的感染者(感染了病毒但不发病),通过亲吻、呼吸道等再把病毒传染给小婴儿。
■点击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以夏秋季多见,分布极广泛,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手足口病具有2-7天的潜伏期,发病初期表现为发热,白细胞总数轻度升高,继而口腔、手、足等部位粘膜、皮肤出现斑丘疹及疱疹样损害,通常情况下,患儿的预防措施会被忽略。
■链接
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本身身体抵抗力差,容易感染。至今对于手足口病还没有特殊的预防方法,最好就是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这是预防本病的关键。专家针对传染途径,特别提出了以下几点预防方法: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3。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4。服用益生剂类药物,如整肠生等。可促进原藉菌(双歧杆菌)的增殖,对预防手足口病有一定的效果。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在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对症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受访专家/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主任 张又祥 文/记者 张华
相关报道:中医防治手足口病的12招
手足口患儿家长护理讲究多
预防手足口病的15字口诀
家长要科学预防手足口病
念好“三字经”严防手足口
4月出行 谨防手足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