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黄疸和贫血,你会不会感到束手无策?怎么预防和治愈以上病症呢?
宝宝的皮肤颜色,可以有效预报宝宝的健康状况,不信,你来看——
宝宝皮肤发黄—黄疸
发生年龄:新生宝宝(1个月内)
伴发表现:
没有危险的生理性黄疸除了皮肤发黄、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症状。有危险的生理性黄疸严重时宝宝会有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厥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
新生宝宝时期,宝宝的皮肤发黄,有时候医生就会给宝宝确诊为黄疸。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宝宝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的宝宝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症状。
危险信号:
若宝宝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2~3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为病理性黄疸。延迟喂奶(开奶晚)、呕吐、生时及生后缺氧、寒冷、胎粪排出晚均可加重生理性黄疸。新生宝宝ABO溶血、RH溶血、先天性胆道闭锁、宝宝肝炎综合征、败血病等,可造成病理性黄疸。黄疸严重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该病可危及生命,常遗留后遗症。
预防:
“胎黄”常因准妈妈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腹中宝宝,致使腹中宝宝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准妈妈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应对:
宝宝出生后就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
注意观察胎黄宝宝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厥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对重症宝宝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密切观察宝宝心率、心音、贫血程度及肝脏大小变化,早期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
注意保护宝宝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新生宝宝有黄疸时要避免使用磺胺药、阿斯匹林和含苯钠酸钠的药物,因这些药物有可能导致核黄疸的发生。
病理性黄疸的宝宝应立即送医院诊治。
宝宝皮肤苍白——贫血
发生年龄:各年龄段的宝宝
伴发表现:
慢性贫血早期皮肤及甲床呈苍白色。重度贫血时皮肤往往呈蜡黄色,病程较长的还常有易疲倦,毛发干枯,营养低下,体格发育迟缓等症状。体格检查可发现心率加快,脉搏加强,动脉压增高,有时可见毛细血管搏动。宝宝常表现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性情易激动等。
宝宝在胎儿时期的营养完全来自母体,尤其在中期最后几周,随着胎儿自身造血活动的增强,并且需要储存足够的铁供出生后造血之用,因而需要由母体供应的铁更多。因此,保证孕妈妈有足够的铁摄入,注意选用含铁多的食物是预防宝宝贫血的重要因素之一。
宝宝出生后,铁的补充就要依靠母乳或代乳。预防宝宝贫血关键在于饮食。对于1岁以下宝宝喂养。如果母乳充足,在4个月以内尽量不添加牛奶或其他代乳品,以减少其他食品对母乳中铁吸收的干扰。维持母乳喂养至少要4个月,最好6~9个月。自第二个月起,可于哺乳后加喂鲜橘汁或维生素C50~100毫克。对于足月宝宝应从4个月后开始按每公斤体重每天1毫克补铁。最好采用铁与维生素C合配的营养液剂。
人工喂养的宝宝要用加入铁剂的牛奶。5~6个月后加添固体食物。6~7个月在加入适量铁剂的粥内加入肉、鱼末、肝泥等。铁剂补充最好维持至l~2岁。但服用铁强化食品要防止变质和意外中毒。
对于2~3岁宝宝,要保证每天有足够的动物性和豆类食物。如鸡、鸭、猪血、荠菜、紫菜、海带等。让宝宝多食新鲜水果,帮助铁的吸收。
危险信号:
到重度贫血代偿功能失调时,宝宝会出现心脏扩大,心杂音,甚至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宝宝明显食欲减退、经常恶心、腹胀或便秘,偶有舌炎,舌乳头萎缩等。急性贫血可引起休克。
预防:
坚持母乳喂养,母乳中的铁易吸收利用。
根据月龄,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蛋黄、鱼、肝泥、肉末、动物血、绿色蔬菜泥,豆腐等。动物性食物中的铁吸收利用率比植物性食物要高。菠菜含草酸多,妨碍铁吸收,应煮开,过滤后吃。
提倡用铁锅、铁铲做菜,可增加铁的供给。
贫血严重的宝宝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吃强化铁的食品,如强化铁的酱油、饼干、面粉等。
定期测血色素,1岁内宝宝可3个月测一次,1岁后半年测一次,2岁后一年测1次,并每月测体重1次,体重不增要查明原因。
应对方法:
注意饮食疗法,饮食的质和量应取决于宝宝的年龄和病情。治疗贫血的药物主要有:铁剂、维生素Bl和叶酸。铁剂仅适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维生素Bl和叶酸适用于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重度贫血或因贫血而引起心功能不全,输血是抢救措施。
母子健康爱心提示
宝宝贫血易合并急、慢性感染、营养不良、消化紊乱等需要特别注意。
编辑/刘雨林 指导专家/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 方鹤松教授 文/天书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