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疝 2岁以内不需治疗

  华声在线-大众卫生报 收藏本文     

  一些出生不久的宝宝断脐后,脐部会有一个鼓起的小包,宝宝哭闹时包会增大,变得有些硬,用手轻轻挤压,还会发出咕隆咕隆的声音;当宝宝安静或睡觉的时候,脐部的包包就消失了。那么,这个时大时小、会发出咕隆声音的包包是什么呢?

  这个包包实际上是脐疝。脐疝是一种发育缺陷,为婴幼儿常见病,发病原因与脐部的解剖特点有关。胚胎时期,脐部有胎儿重要的供血血管,胎儿出生后,这些管道随即闭塞而变成纤维索,与脐带脱落后的疤痕性皮肤相愈合,因此该处没有发达的肌肉,是一薄弱区。当腹腔内压力增高,如哭闹、咳嗽、腹泻时,腹腔内的大网膜或小肠便会向脐部外凸出,形成脐疝。

  患脐疝的宝宝一般无明显不适,也不引起胃肠功能功能紊乱,且绝大多数婴幼儿脐疝可以自愈。随着宝宝年龄增长,腹肌变得发达,疝孔会逐渐狭窄闭合而愈,一般发生在1-2岁。2岁以下的婴幼儿,如脐孔在1厘米左右,不需要做任何处理;如脐孔在2厘米以上,可继续观察3-6月,如果仍不闭合可施行手术治疗,手术非常简单,患儿术后恢复也很好,家长们无需担心。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家长会用传统的方法,如用钱币压迫外突的脐孔和绷带紧扎法来治疗脐疝,但这些都不能达到治疗目的,因为压迫时,脐孔并没有缩小,只是把突出的脏器压入腹腔而已,因此,家长们不要盲目效仿。

  湖南省儿童医院副主任医师 吴水华

文章关键词: 脐疝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