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卡拉 实习生 单后真) 隔着透明的无菌舱玻璃,小丫喜欢用小手拍着玻璃窗“呼唤”哥哥。而体弱的吴迪爬起来,将脸颊贴在玻璃窗上,感受妹妹的“亲吻”。妈妈尹小红说,这是他们兄妹间独特的交流方式。
5岁的吴迪患有白血病,因为经济原因,父母本已打算放弃治疗,这样1岁半的小丫才得以降生,却意外地成为了能为哥哥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最佳人选。
曾考虑放弃为儿子治疗
“他几乎是在痛苦中长大的。”尹小红说,2005年8月,吴迪被查出患有白血病,在治疗过程中又于2007年5月被发现患有淋巴瘤,几年来不停地接受放化疗。
尹小红称,他们来自湖北黄石的农村,实在没钱时,夫妇俩曾想过放弃为儿子治疗,小丫就是在哥哥可能无法救治的情况下才诞生的。但去年,当地一位企业家得知吴迪的病情后,捐助了13万元,看到这笔钱,尹小红夫妇重新燃起了救儿子的希望。“他爸当时高兴得连车都不会骑了。”尹小红说。
去年12月,夫妇俩带着吴迪来到了北京的海军总医院。
担心女儿太小不适合捐献
昨天是吴迪在无菌舱中度过的第二天,因又拉又吐,吴迪的面色很难看,但还是一定要爸爸抱着妹妹到玻璃窗前让他看。
而小丫目前已经开始注射动员剂,虽然每次打针都会哭,但她每次还是会勇敢地伸出胳膊。
“小丫很瘦,我们其实不太希望她捐。”尹小红说,让小丫为哥哥捐造血干细胞他们很担心,如果不是医生坚持,他们不会考虑。一旁小丫的奶奶抱着孙女眼泪直往下落,她曾是最反对让孙女来京配型的人。
年龄小增加采集难度
吴迪的主治医生———海军总医院儿科医生吴南海昨日表示,小丫和哥哥的配型成功率高于其他的捐献者,而且花费少,效果好,只需要18万元左右。“虽然这种捐献的情况很少,但我们采集过的最小捐献者只有8个月大,问题不大。”但吴南海同时表示,小丫这么小的年龄会给采集造血干细胞增加难度,使用的管道和采集的部位也会和大人的有所不同。他们将在小丫腿部的股静脉插管,抽取50毫升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率在50%-6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