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感官教学,在目前国内许多教学法争鸣的情况下,多感官教学正在慢慢地引起国内外教育专家的探讨及重视。是什么原因令多感官教学在教学界及早教界如此重视呢?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探讨的话题。
首先希望大家能先理解什么是多感官教学。
“多感官教学”,主要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对宝宝的包括听觉、视觉、运动、语言、感觉等各个感官的刺激,同时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宝宝的视、听、味、嗅、触觉,使宝宝的多感官(眼、耳、口、鼻、肢体)受到信息的刺激,有助于宝宝用多感官的方式去吸收,去体验,从而全方位地开发包括“体能、识别、感官、音乐、语言、人格和社交”在内的七大潜能。
在我们的教学哲学中有这样一个公式:Play + Experience = Learning, 即“玩乐+体验= 学习”。以玩乐为平台,大胆尝试多样化的学习途径和学习方法,创造一个有趣的欢乐的环境,让宝宝在玩耍中,在跌打滚爬中去感受、去探索、去学习,帮助他们逐渐建立对外面世界的认知和适应能力。在这里,每一个课程和游戏都由资深早教专家精心设计和开发,针对不同的年龄,根据不同的发育需要而设计,通过刺激宝宝的各个器官,对宝宝的体能,心智的发育产生积极的意义。宝宝可以通过耳朵的倾听与手脚的触摸去学习;也可以通过眼睛的观察去学习;更可以通过和其他小朋友的互动去学习。孩子越早地通过这种自由探索的方式去学习,就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将来学校的教学环境。
可能年轻的父母会问多感官教学究竟会给我的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呢?
我们所谈的多感官教学是基于脑科学研究提出的。脑科学研究表明,调动越多的感官,就可以利用越多的大脑通路,从而建立起更多的神经连接。0 到 3岁是幼儿大脑开发的关键期。这个阶段的婴幼儿大脑的神经突触和神经键将大量形成。 因此婴儿在这个阶段学到的东西比生命中其它任何阶段都要多得多。只有在这个阶段提供多种感官知觉的刺激和经验,以感官做前导,引导宝宝运用不同的感官知觉系统来探索、尝试、学习新事物,使其潜能得到建立和开发,才能帮助宝宝们今后各项发展和学习。 英国政府早在1972年就发表了教育白皮书,其中提出:“从4到5岁才开始的儿童教育已经太迟了。假如不加强3岁前的教育,就无法保证儿童的前途发展。这样的学习机会一辈子只有一次。”所以我希望家长们能够了解:抓住这段黄金时间进行早教事半功倍,而且这将影响孩子未来一生的发展。
当然,感官的教学一定是建立在对感官知觉理解的基础上。
感官知觉包含了:触觉、听觉、视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当宝宝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开始了其在母体内的奇妙旅程:处在液态的空间内的胎儿能感受到旋转、跳动、晃动;外部的挤压;还有子宫内的体温、湿度…等,有形、无形中发展出最早的感觉系统。随着身体器官的发展成熟,胎儿在妈妈的肚子里还可以听到妈妈的心跳声、说话、音乐、环境中的声音等。虽然此阶段尚无法理解这些声音的意思,但透过羊水中的共鸣,再传导到听神经,可以感受到:音调、音频、节奏、快慢、高低音的不同。
谈了这么多的感官知觉,与多感官有什么不同呢?过去,在谈感官知觉发展时,我们会习惯将知觉领域切割成一个一个分开来谈。事实上,以多层次教学的观点而言,感官知觉的发展不论何时何地都是相互交叉相辅、影响:都经历“刺激→接收→学习”的这样一个过程。
例如:一位妈妈在喂哺婴儿时,婴儿会感受到妈妈的心跳、体温;同时妈妈会与婴儿说话、轻轻摇摆、拍打、轻抚…等等的动作,一连串的过程中可以使婴儿接收到:气味、听觉、触觉、视觉…等多感官的刺激,是多感官知觉的型态。由此可见,多感官教学会如此的被推崇和重视,是可以被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