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隔代教育”要取长补短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7日 09:22  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家住省城并州路的刘女士有一个4岁的可爱女儿。由于平时夫妻两个人工作都比较忙,所以她就把女儿送到母亲家看护,每个周六、周日接回来。多半年的时间过去了,一天,刘女士突然发现自己的女儿似乎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一次,我带着她去超市。在卖玩具那儿她看到一个毛绒玩具‘喜羊羊’,就站住不走了,非要让我买。”刘女士看了看价格:28元。看到价钱挺贵,而且家里已有好多毛绒玩具了,刘女士就对女儿说:“乖女儿,咱不买了,家里不是有好多吗?”结果不得了了,女儿一反常态,又哭又闹,还坐在地上不起来了。刘女士当时有些奇怪:女儿以前从不这样,是很听话的,当天到底是怎么了?过了一周,当刘女士再去母亲家接女儿时,发现女儿正在抱着“喜羊羊”玩呢。她就问母亲是怎么回事。母亲告诉她说:“我给买的,孩子喜欢就买呗,我就这么一个外孙女!”

  这样的事情会每天发生在你或我的身边。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变革,生活节奏加快、生存竞争加剧,年轻的父母们对教养子女能够分出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少,选择将孩子交由其祖父母教养者也就越来越多。全国范围内一项关于“隔代教育”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国约有一半的儿童接受着隔代教育。

  问题随之而来!刘女士的遭遇只是其中一个极其普通的例子。“隔代教育”的利弊得失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与讨论。记者调查发现,多数市民都认为:人到了老年往往格外疼爱孩子,容易陷入到无原则的迁就和溺爱之中。从而也就会导致放纵护缺、娇生惯养等情况的发生。如果,再加之教育方式不当,还容易使孩子形成任性、倔强、自私、孤僻等不良的性格。

  山西新兴学校的程老师向记者分析了“隔代教育”可能产生的一些弊端。她说,0-7岁是孩子个人品质和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根据多方面的数据显示,“隔代教育”中存在的“隔代亲”极有可能会给孩子造成两个方面的影响:“从个性形成方面看,这种隔代教育容易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任性的性格。老年人格外疼爱孩子,孩子犯了错误不及时纠正,还常常满足孩子不合理的欲望。老人的过分保护,不仅扼杀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自信心,还使孩子变得极为自私。如果孩子和老人生活久了,还容易让天生的好奇心、冒险性和创造精神消失殆尽,因为老人容易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教育和养育观念相对滞后。他们认为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对于孩子因为好奇心而出现的‘捣乱’、‘破坏’等创造性的探究行为,老人因为担心孩子受伤往往极力劝阻。从日常行为来看,经常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儿童容易变得‘视野狭小,缺乏活力’,因为多数老年人喜欢安静,不爱外出活动,而孩子和爷爷奶奶长期相处,模仿的都是老年人的言行,容易失去天真的本性。”

  程老师告诉记者,祖父母帮助儿女带孩子一方面可以减轻年轻父母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更加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同时由于老人大多喜爱孩子,自己的孙子孙女更是疼爱有加,“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能给老人的晚年生活增加更多的乐趣。而且老人带孩子有一定的经验,往往也比年轻父母更有耐心。对孩子来说,如果父母工作太忙,孩子就只能从祖父母那里得到更多的家庭的温暖和快乐,这时祖父母的作用就更为重要。

  王女士的儿子今年已经上了高中。她告诉记者,孩子从小也是在爷爷奶奶家里生活,因为教育方法得当,孩子比同龄人掌握的知识和经验要丰富得多。一位名叫王谦的五年级的小学生是班里的“大红人”,说学弹唱样样俱佳。他对记者表示,我从小就是奶奶来接我上下学的,我跟她的感情特好,所以奶奶常常知道我许多不可告人的“小秘密”。“我奶奶还写得一手好书法,我爷爷也可以说是琴、棋、书、画,样样俱通。我感觉我所有的艺术天分好像都是奶奶传给我的!”

  “其实对于隔代教育而言,关键是怎样扬长避短,发挥祖辈和父辈对孩子不同的教育功能。”程老师建议说,对扮演“子女”和“父母”双重角色的家长而言,要抽出一点时间和孩子交流,与老人沟通,千万不要放弃自身的职责。“比如晚饭后给孩子讲故事,周末带孩子外出活动。同时也要经常和老人聊聊天,讲讲科学教育孩子的新经验。另外,对老人宠爱孩子等错误的做法,要耐心和老人商量着来,切不可粗暴地加以否定。”首席记者 黄泽雨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