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祝珊珊)昨日,看着坐在沙发上的儿子津津有味地看动画片,石市市民杨先生欲言又止,“孩子马上要从幼儿园毕业了,但他入园早,毕业时不够入学年龄,很多小学都不收。”因为入学年龄“不达标”,杨先生的儿子只能再等一年才能入学,这个“空档期”孩子何去何从,愁坏了杨先生。
■家长反映
“空档期”儿童愁坏全家
杨先生家住石市华药宿舍,儿子明明(化名)今年7月初就要从幼儿园毕业了。按理说,明明应该与其他小朋友一起进入小学读书。可一个月以来,杨先生到处为儿子找学校,却没有一家愿意接收。
“孩子今年6月刚满5周岁,法定入学年龄是六周以上,他年龄不够。”杨先生说,因为他和妻子工作很忙,儿子2岁多便被送入幼儿园,“我们计划让孩子再上一年学前班,正好达到入学年龄,可现在取消学前班了,孩子距上学年龄还差一年,这一年孩子上哪儿去啊?”
杨先生想把明明送回幼儿园“留级”,可又怕对孩子心理有影响,将孩子带回家自己照看,夫妻俩谁也没有时间。明明在“空档期”的安置问题愁坏了全家人。
无独有偶,据杨先生说,明明同班的好几个小朋友也因为同样原因出现了“空档期”。
■记者调查
“空档期”儿童普遍存在
昨日,记者就这一现象走访了河北核四院幼儿园、长安区第一幼儿园、石家庄蓓蕾幼儿园、西三教幼儿园等10余家市内公办、民营幼儿园,其中7家幼儿园存在“空档期”儿童现象。其中,长安区第一幼儿园约有200多名孩子,目前有近10个正读大班的准“空档期”儿童,“一般家长都会把孩子送回园内再读一年大班。”该园一位老师说。
“幼儿园的入园年龄一般在三岁左右,现在社会生活节奏快,家长们工作忙,又抱有一切赶早的想法,将未达年龄的孩子送到幼儿园。”据某幼儿园园长说,一些家长通过关系将孩子送进来,幼儿园为创效益将孩子收下,这些都造成“空档期”儿童的普遍存在。该园长表示,园里每年都有一些“空档期”儿童重新回园“回炉”,但因幼儿园的环境对于孩子已没有了新鲜感,会使孩子产生厌倦心理。
“孩子重回幼儿园是在浪费时间,费用也比上学高,但自己照看又怕孩子好不容易培养好的集体生活习惯被破坏。”记者采访中,很多家长这样说。
■专家分析
家长“赶早”导致此现象
石家庄市教育局普教处工作人员赵俊海表示,目前对幼儿园是否能接收3岁以下儿童入园这一情况并未具体规定,幼儿园都是根据自己的条件接收。
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副教授龚蓉分析,家长们普遍存在“什么事都赶早”的想法,认为孩子越早接受教育越好,从上幼儿园开始,让孩子在年龄、心智还未达到接受能力时提前接受教育,这是造成“空档期”儿童的根本原因。
对于“空档期”儿童,龚蓉建议家长可以将孩子送入与之前幼儿园环境不同的其他幼儿园,等孩子心智都达到接受能力后入学,“这也只是补救措施,并不是最好的办法,家长应按自然规律让孩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