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晓玲:延续童心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3日 19:53  《东方娃娃》  

  “躲猫猫”在我们家乡的方言里,叫做“躲野猫”,“野猫”是什么东西呢?“野猫”就是野兽。小时候,晚上不肯睡觉,妈妈就会用手抓挠床边,嘴里说着:“野猫来了,快睡快睡,野猫不吃睡着的小孩。”我就赶紧闭上眼睛,把可怕的野猫关在我的眼皮之外,在妈妈的保护之下沉沉睡去。

  所以,“躲猫猫”在我们的家乡话中,就是躲起来不让野兽找到的意思,大概这是远古人类的生存本能,慢慢演化着就成了游戏。而且,这是每个孩子几乎天生就会的、最不花钱的游戏。那个年代的农村孩子普遍是没有玩具的。没有芭比娃娃、泰迪熊,没有可以上发条的小汽车……什么都没有。

  我出生在文革结束后的第二年,1977年。我的家乡位于长江和黄海交界的地方,与上海隔江相望,盛产玉米和红薯。那时候计划生育刚刚开始,所以我没有亲兄弟姐妹,是第一代“独生子女”,我父母每年可以领到十三块钱的“独生子女费”,以作为奖励。在那时,这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但我的上一代,也就是我的父亲和母亲的那一代,他们有许许多多的兄弟姐妹,所以虽然我是独生女儿,却有一大堆的堂兄堂姐堂弟表哥表姐姨兄姨姐,还有村子里同年代出生的小伙伴。我现在回忆童年,来来去去都是一张张被江风和海风吹得黝黑发亮的孩子的脸,尖利而明亮的童声,以及在尘土四起的小土路上扑踏来去的无数光着的小脚板。

  小勇就是其中的一个。小勇的形象就是从那群被太阳晒得黝黑的小脸之中浮上来的。

  其实小勇要比我大上三四岁,在我的记忆中,他是很高大的,穿着不知道谁给的旧军大衣,太大了,就在腰里扎一根绳子。小勇的父母早已各自有了家庭,是什么样的家庭,大家都不清楚。小勇的父亲显然是在外地做民工,做着做着,就在外面的城市里扎下根来,也许娶的还是城里的女人。这样的一个孩子,他的父母谁也不愿意负担,就寄放在爷爷家里。他的脖子上,是一直有一条钥匙的,潘坚老师把这条钥匙画了出来,一直陪伴到小勇离开。

  他比多数孩子都要高上一个头。他喜欢和我们一起玩,是因为和他一样大的孩子欺负他。和他一样大的孩子都已经上小学的中高年级了,他们知识和眼界开阔之后,突然明白小勇和他们不同。当时在乡里的小学中,是有小勇这样的孩子的,他们全都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能够上学的像小勇这样的孩子,一般是教师子女和乡里有头有脸的人的孩子,即便如此,他们也还是受到歧视。

  书里的小勇,于是就缩小到和别的小伙伴一样大,和别的小朋友一样。和我一样。我很喜欢这本书的封面,小勇很泰然地站在小伙伴们中间。伸出一模一样的小手。

  书里提到学校。我上一年级其实是六岁,虚岁是七岁。在此之前,所有的孩子都上托儿所。没有所谓的幼儿园。一个村民组里有一个托儿所,收两岁到六岁的孩子。

  小勇因为年纪太大了,不能进这个托儿所,只能在外头玩。

  当时管托儿所的是一个黄头发的女子,二三十岁,她的右手只能向外撇,不能往里弯,没有劳动的能力,也没有结婚。她非常凶,哪个不听话她就打屁股。用那只往外撇的手把我们横向夹住,另一只手pia、pia地打。我们叫她“黄毛”,都不喜欢她。小勇一靠近,她就去赶,“嘘——嘘——”有时还拿扫帚打。

  现在想来,她其实是想保护我们。她怕小勇伤害我们。我们看见她打小勇,就更加不喜欢她,还给她编难听的童谣,特地唱给她听。我们唱的时候,她会随便夹起一个,pia、pia地打。

  小勇高大、温顺、腼腆、善良。总是在睡午觉的时候,他在窗口一站,我们轰的一下全都跑出去了,“黄毛”“哎哎哎”地拦,可是怎么拦得住呢?我们一个个都跟残忍的小狼似的,集体维护自己的小伙伴,和成人世界作对。

  跑到外面,小勇说“躲野猫躲野猫”,我们就开始玩躲猫猫。然后故事就开始了。

  《躲猫猫大王》最初的文字版本完成于2004年,名字叫做《躲猫猫国王》。写作这种事情总是突然发生的。突然就想起小勇,想把他写下来。

  刚刚写完这个作品,我就将它发给了东方娃娃的主编周翔老师,周老师交给龚慧瑛老师审稿,龚老师呢,认为这个故事文字偏多,故事也较长,不太适合东方娃娃,于是又推荐给了《儿童故事画报》的主编王泳波先生。王主编读到这个故事后很感兴趣,当时就决定让我继续写下去,并把整整一年的杂志的最后四个版面全部交给我,让我撒丫子狂欢地写了我的整个童年。当时为我的稿子配图的是充满灵气的年轻画家卜佳媚小姐。我们两个合作了一年,后来有家长特地打电话给编辑部,还有的写信给我,说很喜欢我们的栏目。但是毕竟我写的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农村孩子的故事,对于杂志的销量没有帮助,到2006年,栏目就停了。但我始终感谢那一整年沉浸在童年之中的快乐时光。

  2005年夏天我到南京信谊工作,在周翔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做原创图画书。我们做了《宝儿》、《驿马》,忽然我就想,也许《躲猫猫国王》是可以编成图画书的。此前我在《东方娃娃》工作的时候,周老师便已训练我们写文字的人自己画草图。他认为图画书编辑应该是文图兼顾的独立编辑,我们在做栏目的时候,早已经习惯自己做一个小本子,在上面同时画图和写文字。

  我一有此动念,便自己拿白纸订了一个本子,把自己想象中的人物和场景都画了下来。当然画得很幼稚,人物的比例都是错的,也完全不懂得构图啦,透视啦。就这么画了一本,把文字用铅笔抄在上面。

  不久信谊基金会的执行长张杏如小姐就到南京来,我们坐在南京信谊摆满了绿色植物和图画书的会议室里通选题。那是值得我感谢和铭记的一天,我记得当时在场的每一个人。周老师说,晓玲,把你的小勇读一读吧。那时候大家都把这本书叫做“小勇”,把周老师的《一园青菜成了精》叫做“菜精”。当时执行长就坐在我左边,看着我手里画得十分寒碜的草图本子。我平时有点大喇喇的,总是一副无所畏惧很个性的样子,但那时心里却非常紧张,当然,表面上仍然故作镇定地把小本子从头到尾念了一遍。念完之后,我看到大家都在微笑。我就想,太好了,选题通过了。

  下一步是找画家把这个故事呈现出来。这让周老师费了很多心思。一开始他带着我们去了南通,因为我写的正是南通乡下的事情,我们想,找南通的画家,可以直接进行沟通和呈现,因为我们记忆中乡村的场景是一致的。

  但事实上并不顺利。我们找到了很好的画家,但他们表现出来的东西并不是我们想要的。

  等我们回到南京之后,才发现踏破铁鞋无觅处的好画家就在我们身边,那就是同样出生在南通的画家潘坚老师。

  潘坚老师本身已经十分成功。她是非常出色的美术老师,国标美术教材的编写者,同时又是获得了很多奖项的插画家。她的画作中透露出来的调性和我的故事是十分吻合的。难得的是,她喜欢这个故事。作为身兼编辑和作者两重身份的我,对于画家是否和我有同样的激情,对小勇是否怀着同样的爱,很在意。

  而潘坚老师为了画小勇,特地回到南通去拍孩子的照片,拍油菜花地,寻找那些具有八十年代乡村特色的东西。比如那个挂着花环的挂钩,就是用树枝的枝杈做成的。房子的样式,房屋里的水缸、晒东西用的芦头铺子、大灶、门闩、煤油灯、风箱……全都是我们熟悉的样子,不动声色地出现在画面中。

  潘老师在画面中不但再现了我童年时代的生活场景,她也同时经历了一场属于自己的时空之旅——她在创作的时候也能感受到那些细节带给她的有关童年的温馨、朴实与美好。

  这本书出版之后,我听到了很多肯定的反馈。方卫平老师很快打电话来表示肯定和喜欢,并且写了那么深刻动人的评论;梅子涵老师在写导读之前也特地打电话给我,说小勇真的是好的;上海的画家何艳荣老师写了很长的信给我……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他们都给了我很多的鼓励。而我自己呢,直到坐在这里,也始终感到惶愧与不真实。需要感谢的人是很多的。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不那么善于表达感谢。

  除了我刚刚提到的人以外,我还要感谢龚慧瑛老师,感谢这本书的责编张月,感谢你们对文字的推敲与改进。尤其感谢小莹,没有你,这本书不会如此美丽。

  我还要感谢在乡村度过的童年生活,它们是我灵魂的居所,使我经常有回望的可能。事实上在回望的时候,我一方面觉得温暖,一方面又感到伤心,因为不能再回到那样的生活之中,不能再有那样的一颗赤子之心。

  人一生最大的失去,就是失去赤子之心。包括憧憬的能力,做白日梦的能力,以及相信陌生人的能力。这些东西,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现在都在渐渐失去,并且,永不可恢复。我越来越不怕受伤害,越来越不容易被欺骗,与此同时,我能够听到自己心上长出厚茧的声音。

  现在的我,是一个对写作拥有狂热的爱好的人,每天不写点东西出来会睡不着觉。我觉得写作对于我的意义,就是将我从现实中拉出去,拉到一个较为纯净的世界中。寻找净土,可能是我一生的梦想。这些年辗转来去,都是为了这个目的。现在我终于知道,净土只能是在人心里的某一个地方,我很惊喜自己找到了这一块栖息地或者说是避难所。我在那里躲现实世界中的“野猫”,在那里,我可以不看不想不听,假装身外是无尽的虚空,我只为那一小块地方存在。虽说那地方很小,但当我走进去的时候,却发现那是一个能够包容全宇宙的地方。很美,很奇妙,很自由。

  圣经上说,“人若不回转成为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我想,即便不为着最后的救赎,人也应该脱开现实的捆绑,到文学中去、幻想中去、回忆中去、本性中去,像小孩子驰骋在原野上一样,驰骋于想象的空间之中,以延续童心,延续最本初的自由与人性。人类缺少了这一部分驰骋与延续的能力,生命便不算完整。而写作者的任务就在于把这些东西展现出来,宣告出来。

  最后我要说,我真的很幸运。谢谢大家。

  ----------------------------------------------------------

  我一直希望自己能够不要长大,永远做小孩子。像小孩子那样生活、思考,尤其是像小孩子那样憧憬未来。

  我希望世界和平,人类减少欲望,生活简单。我希望每个人由内心投射到面容,都是一片宁静。

  小时候我总会躲到桌子底下去,想象这是一片属于我自己的王国。我假装大人们看不见我。现在我仍然希望我能有这样的一个世界可以藏身。

  写作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让我身处一个纯净的世界,看得到从未来投射过来的光亮。

  现在我也希望把这样的一种世界与他人分享。我希望能够这样招呼孩子或者大人们:来来来,和我一起躲到这桌子底下来,到我想象中的王国来做客,我们一起来当躲猫猫大王。

  感谢丰子恺奖的组委会和各位评委老师;

  感谢信谊基金会和张杏如女士;

  感谢明天出版社;

  感谢写出了那么美好的导读的梅子涵老师;

  感谢为使文字变得更完美而费心的龚慧瑛老师,我永远是您的学生;

  感谢本书的责编小莹和张月,为了这本书,你们受苦受累两年多,而与你们共事的时间对我来说相当珍贵;

  最特别的感谢送给周翔老师,没有您的引领、鼓励、坚持、关怀、折磨,以及翻来覆去的唠叨和修正,我不可能到达这里。

  最后,我要跟潘坚老师说,谢谢您为躲猫猫大王做了如此精彩的呈现,没有您就没有这本书。这是我们共同的小勇,共同的丰子恺奖。

  谢谢。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