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彭懿:看儿童和儿童看是两双完全不同的眼睛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14日 11:43  新浪育儿  

  彭懿老师:我最敬仰的日本作家古田足日曾说,儿童文学常常是这样一种文学,有的人是有一种姿态,我是为儿童而作的,可是有很多的儿童文学不是这样的,他只是抒发某一种心情或回忆,所以他写出的文字被称为越界的儿童文学。今天论坛的题目是“图画书中的儿童观”,即图画书中的儿童文学观。我把它做一个肢解,我想我们是不是可以从图画书外来看儿童,或者说这种儿童观有没有存在呢?我想剥离出这样两个问题,即看儿童和儿童看。这是两双完全不同的眼睛,一双成熟、智慧、饱经沧桑,一双稚嫩、天真。

  先说看儿童这个问题,其实透过任何一个图画书的文本,只要我们稍作探究,就可以知道文本背后的创作者是如何看儿童的。如果是越界的儿童文学,我主观地认为,那些越界的儿童文学是没有儿童的,可是他们的作品呈现的是儿童的生活。比方说,《窗边的小豆豆》在中国被认为是一部儿童作品,可是在日本这绝对不是,它是一个演员的回忆录。我认为它不是一部儿童文学作品,它只是适合儿童阅读罢了。我相信黑柳彻子在写作时,绝对没有想过是写给几岁孩子看的。可是图画书不一样,图画书文本里不一定有孩子,不一定很轻,可能很重,重到可以是叙述一个具有思想内涵的深刻的哲学命题,但是我想说一句话,创作者在写出或者画出文本之前,创作者眼中肯定会出现一群孩子的身影,不是他记忆中的那群孩子,是他未来文本的读者。当一个创作者预先看到了儿童,那么在他下笔前一定会发出一声轻微的叫喊:啊!我不是写《老人与海》的海明威,我不是写《命运交叉城堡》的卡尔维诺,我也不是纳博科夫。他不是哀叹自己不如那些大作家,而是提醒和关照自己,我的读者不是大人,是孩子。我觉得这点特别重要。作品的主人公是否是孩子,一本书讲的是不是孩子的故事,我认为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一个创作者看见了儿童,目的非常明确,他会迎合孩子的阅读。我说的迎合不是取悦,不是讨好,不是巴结,不是说孩子喜欢什么我们就给他什么,不也是刻意去把一个故事简单化,降低它的思想深度。我们是大人,我们有教育孩子成长的使命,要把我们对人生对世界的看法告诉孩子,让他们知道什么是丑和美,什么是善和恶。你可以讲一个有思想有深度的大故事,但是必须有一个前提,你必须能让孩子看懂。孩子们是怎样阅读一本图画书的呢?什么样的图画书适合孩子们呢?孩子们是自己看还是听大人读?作为创作者,我们需要这些。唯有这样,我们创作出来的图画书才能让孩子看懂、喜欢并记住。

  第二个问题是儿童看,一本图画书让孩子爱不释手,还真不容易,他们喜欢看什么呢?有时候一个简简单单的故事,孩子会让你天天讲、月月讲,讲到你快要撞墙了,你不知道这个故事有什么好听。有的时候,一幅大人觉得没有什么可看的画面,孩子会百看不厌,还哈哈大笑。有时候,有一些让我们感动得一塌糊涂的故事,孩子连一个字都不要听。所以,对一个创作者来说,最难的问题是孩子喜欢看什么。

  我说的都是路人皆知的常识,但是我们这些路人:创作者、图画书编辑、出版者常常会忘记,所以我们要牢牢记住看儿童和儿童看。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