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曹文轩:图画书中的儿童观指的是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14日 11:46  新浪育儿  

  曹文轩教授:今天,我想提出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图画书中的儿童观,是指作者的儿童观决定了图画书的制作和命运呢,还是指图画书中显示出来的儿童观呢?第二个问题是,这是指儿童的儿童观还是成人的儿童观?我以为,儿童有“观”吗?经验主义的大哲描述儿童说,儿童来到这个世界上,只是一块白板。而上午朱永新先生说儿童的秘密远远没有被发现,他打了一个比方是黑匣子。那么,儿童到底是白板还是黑匣子,我认为两者皆有。我是说,有儿童的儿童性却没有儿童观,儿童性是先天的,儿童观是后天的。图画书怎么能使儿童喜欢,实际上是说图画书怎么更符合儿童性而不是儿童观,因为儿童是没有儿童观的。

  什么是儿童性?它大概与欲望、人类的史前意识、集体无意识等概念有关。你的书是写给儿童看的,那么你就不能忽略儿童性。但是随即我们就面临另外一个问题,儿童性是否具有天赋的合理性,我们可以无条件地顺从儿童性吗?我怀疑建立在儿童名义之下的儿童至上主义。我们不能忽略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关系,那就是教育与被教育之间的关系。这个关系也是具有天赋的权力的,是社会秩序的正常化,人类历史不断演进的一个保证,是社会伦理。所以,我一直在所有的场合反对儿童文学作家去做儿童的代言人。图画书不能只是顺应儿童性,它还有一个引领和提升的功能。又有一个问题是,一个成功的儿童文学作家或者图画书作者,究竟是怎么知道儿童性的?人类探索了这么多年,揭开了儿童性了吗?但是,有些作家确实感应到了儿童性。我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也是最神秘的东西是直觉。一个作家能否体会到儿童性,不是谁能教诲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探讨这个问题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

  又有一个问题是,一本儿童观正确的书,儿童就喜欢了吗?我看不见得,从某种意义上讲,儿童的喜欢不喜欢,主要源自于先天的儿童性而不是后天的儿童观,我们在琢磨一本图画书如何让孩子喜欢的时候,其实我们是在琢磨儿童性而不是儿童观。那我们通过什么来确定一本图画书是小孩喜欢的呢?从图画书的发行量吗?没有足够发行量的图画书就一定不合儿童性吗?这时我们发现,图画书与儿童之间,特别是与那些不识字的儿童之间,中间是有一个中介的,那就是母亲。我们在琢磨儿童性的时候,其实是在琢磨母亲心中的儿童性是什么。而且,这个母亲是无法摆脱功利性的目的的。比如,为什么《猜猜我有多爱你》发行量那么大?那些母亲为什么喜欢把这本书念给孩子听?难道只是说这本书符合儿童性吗?这跟母亲特别的考量有关。因此,实际上潜伏着一个问题,一本图画书到底是孩子喜欢还是母亲喜欢?

  最后一个问题是,在我们无法真正了解“黑匣子”的情况之下,有什么良策?我的看法是非常极端和个人化的,那就是求助于艺术。如果那本图画书是一本真正的艺术品,真正的艺术品从来就是拥有广大读者的,今天不拥有,明天一定会拥有。从我写作的那一天开始,我就一直在琢磨孩子到底喜欢什么,后来我终于发现鬼才知道他们喜欢什么,后来我放弃了这个思路。我把精力放在对作品的精心制作上,我发现对象其实是不需要画太多的心思去琢磨的,因为孩子就在你的灵魂之中。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