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请刘颋女士发言,她发言的题目是幼儿画报的儿童性、文学性与教育性。
刘颋:首先向大会表示歉意,我因为今天早上稍稍迟到了一会,向各位表示歉意,但是这个迟到本身就是一个和这次会议相关的一个很美好的故事。上周末的时候,我跟朋友相约带孩子一块出去玩,结果由于我女儿在幼儿园回来,可能当天晚上有点感冒了,所以当天晚上发烧,第二天中午好了,下午我们带孩子一块去看电影,没想到下午我女儿就已经康复了,好了,活蹦乱跳了,这是上周六。但是回家以后,从当天晚上开始我还有朋友的女儿安安,我们俩都发烧了,就是一个小小的不到5岁的孩子把我们俩都放倒了。而且我听说安安发烧两天,我发烧三天。这期间我和我女儿形成了一种,真是天籁一样的关系,我女儿她在学习弹钢琴,我躺在床上发烧的三天,我女儿每天回家以后,第一件事情就先来看我,看我以后也不说话,自己就跑到钢琴前弹钢琴,然后把很重的琴凳自己搬出来,坐在琴凳上给我弹一首曲子,弹完以后过来说妈妈你好些没有?我心里非常感动,我说好一点了,妈妈一听到宝宝弹琴,妈妈就舒服多了。她听了以后竟然又跑回去,又给我弹了几首,因为她学的是一些古典小品的入门,最简单的节奏,但是非常美,很符合今天的大会的主题,天籁之韵。当时听到我女儿为我治病,弹钢琴,真的像天籁。就在这样的关系中我们这样过了一个星期。
我跟她请假,我说妈妈去开会,要出差了,去两天,这两天妈妈不能陪你,她非常不高兴,因为我们有这一周的情感上的交流,我们俩之间的一个眼神都让她爸爸非常嫉妒。后来我说妈妈就去住一天,妈妈一大早走,好不好?她还是不同意。后来我告诉她,你知道妈妈开什么会吗?我说妈妈去开幼儿画报的会,我说行不行?她说行,好吧,那你就去一天。我和我女儿和这个会,和这个天籁之韵和幼儿画报之间的纠缠不清的关系,先说一个简单的。
今天的会议其实我只是一个母亲,一个普通的母亲,我也只想以一个普通母亲的身份,就是说把我这几年在我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的一些感受,包括我每天在她睡前阅读幼儿画报的一些体会,汇报给大家,希望能给大家的写作和出版带来一定的帮助。
在我所观察的和阅读幼儿画报的是有三个孩子,其中两个孩子今年已经8岁了,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当然他们现在已经不读幼儿画报了。还有一个我女儿,我的女儿从两岁开始给她看幼儿画报,但是这个2岁到3岁这一年,她基本上只能看一看图,然后听我给她讲,她没有更多反馈。从3岁以后,她的反馈就非常多了。另外两个孩子呢,他们基本上看到了7岁,而且看到7岁以后,基本我属于是强制性把他们手里的幼儿画报给停了,因为我要给我女儿看。他们的一个特点,第一是说相对于那么多各种幼儿读物里,幼儿画报的色彩和它的形象的设计,我觉得应该是最贴近幼儿心理的。有那么多形象,像红帽子,还有红袋鼠,包括叮当狗,像这些形象,因为都是和小孩心中他们有一种天然亲近的东西,小孩是聪明的,他对鲜艳的色彩,包括形状,据英国科学家的研究,说小孩子,尤其幼儿最喜欢圆的形状,像他们的天线宝宝,包括现在推出的花园宝宝,他们都是一种圆形的。幼儿画报在这方面,它的图形色彩是非常贴近了幼儿心理。
当然就是说如果从幼儿画报里边,每一期有一个栏目我这几个孩子可能都是会跳过的是什么呢?就是成语故事,每一期的成语故事。不是说那个故事不好看,而是故事的插图相对来说更加成人化一点,那个色彩相对来说沉闷一点,这个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有时候他们跳过的话,这一期里面最容易被跳过的就是这个栏目。像成语故事,成语故事一个是幼儿园学古诗,另外成语故事文字非常优美,还有一个就是文字里面每个山啊树啊都会有一些小小的图案,我们不要忽略这些小小的图案,孩子往往比我们更能够捕捉到这些小小的图案里给他们传递的那种内容。也不会因为文字量多就排斥,只要是优美的文字他们都听得进去。这两个栏目我也觉得很有意思,文字量这么多,这孩子为什么会喜欢?我想一个是它的设计上,小的图形的设计,符合了孩子,孩子在一个大的环境里面,他不会观察一个大的全局,他往往会看一个细部,像在地上捉一只小蚂蚁一样的。他在一大篇文章里,往往是那些小草、小树、小人。我记得有一个春风不度玉门关,当时我觉得这首古诗对孩子的理解力来说我觉得达不到,但是故事里讲了一个路,路脚上画着两只柳条,代表春风杨柳,就过来了。这个孩子马上从那个意向就进入了那首诗,而且这样一篇文章他马上喜欢上了。这些方面幼儿画报都是下了很大的功夫的。唯一作为一个妈妈的反馈,我觉得成语故事设计上面,从图的色彩就是说有更大的空间吧。
第二点,从孩子的反馈来说他们喜欢幼儿画报,首先喜欢的还是那个红袋鼠系列故事那个里面比较有情趣,比较有智慧的故事。像这种情趣,我记得上次的会议我也说过,我们的高老师他写过的红袋鼠系列故事里面有一个形象,不不兔,这几个孩子,应该还包括那个安安,他们都是不不兔迷,而且都到了什么程度了?就是如果在家里面你一叫她,叫她名,该吃饭了。她说,不好。该睡觉了,不。她就会告诉我,妈妈我是不不兔。这样一个形象很有儿童的情趣在里面的。包括最近前不久给她看过一个,一个河马,河马的这样一个形象,然后在一个蹦蹦床,本来这种争强好胜,在这样一个故事里,把这样一个儿童的童趣都表现出来了。大河马的那种形象都变得可爱了。我女儿喜欢这样的故事,因为她喜欢这里边的情趣,然后还有一种智慧。小一点的时候,我问她你最喜欢谁?她说最喜欢跳跳蛙,我说为什么?后来我就分析,在她小一点的时候,因为跳跳蛙可能是这里面顽皮淘气的形象,这是小孩子的天性。随着她成长,前几天我又问她,那你告诉我,现在这些你最喜欢谁?她说我最喜欢红袋鼠和草莓兔。我说为什么?她说因为红袋鼠聪明。红袋鼠结果问题的办法都会以这样的形象出现,到了这样一个年纪的时候,孩子会寻找一种深度的智慧,她会寻找一种生活的方式。这样的时候,红袋鼠这个故事里面蕴含的生活智慧,是孩子喜欢的另外一个原因了。比如你问现在的孩子,喜洋洋和灰太郎里你喜欢谁?都会说喜欢喜洋洋,因为喜洋洋聪明。到了这样一个年岁的孩子,他们对于情趣,他们对于智慧的渴望,其实有时候是超出我们的想象的。
当然我女儿你问她喜欢哪个形象,这个里面她说的草莓兔,我说为什么?她说因为草莓兔漂亮。这是一个女孩子。从男孩子来说喜欢谁?喜欢叮当狗,因为叮当狗那个样子,有时候经常会想做好然后又没做好的形象,至少我说的那个8岁的小男孩,他特别喜欢叮当狗,他甚至很可怜叮当狗,他不认为这是一个虚构的形象,他会认为这个就是他生活中的一个,就像在幼儿园中的小朋友一样,一个真实的形象,他们在这个形象里寄予了很多情感在里面。同样的他们在这种形象里,会潜在地有一些情趣的,对智慧的真实的要求。我说到的是这样一个。我同时也想说的是,我认为这个情趣和智慧其实也是幼儿文学或者幼儿读物能够被孩子喜欢非常关键的因素。
关于幼儿画报的第三点阅读的感触就是喜欢幼儿画报还有一个原因,是喜欢幼儿画报里边给他们设计的各种参与的环节,现在孩子的动手能力非常强,尤其我女儿每天到幼儿园以后,会有一段时间老师把他们领到一个角落里,就是让他们自己去动手,给他们提供各种各样的器具,让他们自己动手做。现在的幼儿图书的幼儿读物,还有一个设计的环节,参与的环节,动手的环节,这个环节是不是设计得好,是不是受孩子的欢迎。整个来说,从幼儿画报的反馈来说,孩子更喜欢的是能动手参与,他不要面对像更多是非的评判,他要的是一些折纸,一些走迷宫,一些填色。如果你简单地问他对啊错啊,孩子对这样的游戏不爱玩,玩的时间不会长,而且不会有长久的吸引力。我觉得这种幼儿读物类,包括幼儿画报,受不受孩子的欢迎,动手环节的设计是相当关键的一个因素。
上面三点就是我作为一个妈妈,一个幼儿画报的读者,妈妈读者的一点体会。下面简单地由这些体会想到了一点,也是供大家参考吧,关于如何认识和把握幼儿的儿童性。
在我和我女儿的接触过程中,我的一点感受就是幼儿他的外面上看去很稚嫩。我女儿刚出世以后,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中间有一句话,我说世界上什么东西最纯净?那就是新生婴儿的眼睛。最稚嫩,最娇嫩的也是幼儿的心灵,我认为这个阶段的幼儿有一个特点,他们其实是动物性和哲理性的结合。我看到我女儿我的感觉就是她就是一种刚刚断哺乳期的小兽,她会有很本能的生命的要求,同时在这个阶段的幼儿,他又是最直接的,最没有伪饰的,他是最能直接抵达事物的本质,最能直接让你面对事物的真相的,所以我认为这样的一个阶段,他们的儿童性的表现应该是动物性和哲理性的结合。这就是为什么这个年龄的孩子经常会问我们一些让我们目瞪口呆的问题,比如人为什么会死?人死了以后到哪去了?纠缠这样的一种本原性的问题,我女儿跟我整整纠缠了一个星期。他们会有一些让我们忽视的,对于一种事物的公理的,我们认为是公理性的规律的,他们会有这样一些问题,而我们恰恰应该是什么都懂的,所以我们忽略了。我个人认为这个阶段的儿童性是人类动物性与哲理性的综合,因而动物性和哲理性应该是幼儿读物尤其关注的,在把握动物性和哲理性的前提下以趣味性强化幼儿文学的情趣。比如说红袋鼠系列中的不不兔,包括叮当狗这样的形象,它体现了儿童性就有这样的特点。
下面是关于幼儿文学性的心理需求变形,如果说没有孩子之前,我是会不太重视幼儿的文学性的感受,但是有了这个孩子,每天的睡前的阅读,我的感受非常强烈,幼儿对刊物文学性的感受,其实对美,对爱,对真的感受。我除了幼儿画报以外,我说另外几个,一个是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样一个绘本,这个绘本我女儿看的时间,每天都要看,这个里面表达了一种我们很难表达对爱的表达方式,包括在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如何表达感情,在游戏,在嬉戏中间表达,这个是做得非常好。还有一个就是爷爷的天使,2005年德国获奖的一个绘本,那个就是很简单的一个故事,爷爷从小到达的故事,其中包括爷爷上学,被人欺负,爷爷的一个犹太同学怎么一下不见了,然后爷爷找工作了,爷爷后来躺在病床上了,但是爷爷的身后一直有天使帮助他。这个故事是对一种情感,对于一种爱的表现,我的女儿是非常喜欢这样的表示。
幼儿对文学性感受就是对美对真对爱的感受,无论是图形、形状、色彩,还是文本文学性,但是幼儿对文学性的需求是幼儿逻辑基础之上,要有真,尤其是细节的美和真。在荷花回来了中间有一个细节,我想大家都不太注意,就是荷花为什么跑了,然后荷花为什么回来了。荷花跑了因为环境转变,孩子们渴望荷花的时候,有一个小孩站在路灯下,那个路灯是碎的,那个路碎的形状是一朵荷花,我的女儿看了以后说大家都希望荷花快点回来,这是孩子对细节的观察,通过细节传达出的真和爱和美。
还说一点关于文学性的心理需求,还有一点他的心理真实和情感真实,是幼儿文学必要的,这个不展开说。
还有教育性也有一定的意义,这个大家都已经知道了,我从一个母亲的角度来说,我也知道我也认识到幼儿读物和幼儿文学无法回避教育性的问题,但是这里的教育性可以是行为准则,也可以是认知世界的方式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幼儿文学的教育性,应该要注意的就是要提高文本情趣性,就像前面说到的。幼儿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幼儿文学也不是简单的幼儿教育,比如说我女儿前不久要求我给她讲一个安徒生的故事,而且要求我给她讲的是野天鹅,她认为这个野天鹅的情趣性,已经是符合她现在的阅读需要和心理需要。所以我觉得幼儿,我们不要简单地把幼儿文学等同于幼儿教育文学,但是呢幼儿文学又绝对不能忽略幼儿的教育性。幼儿文学的教育性要注意对情趣、情节的雕琢。
我就说这么多,谢谢!
刘颋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代表作有评论集《文学的表情》及评论文章 “文化反思与趋时悦民——论近年来历史小说的审美倾向”、“《典型文坛》探索文学史写作的多种可能 ”。评论集《文学的表情》入选2009年度“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