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晖:各位朋友,非常高兴受邀参加这次会议。对于我来说我非常珍视这样一次会议,它给予我,特别是我的学生们一个学习与交流的机会,各位的思想与见解我将带到教学中去。我非常感动在会议上揭开那个大幕的那一刻,因为我发现我所有人都沉浸和陶醉在60年中国幼儿文学厚重而辉煌的成就中。但是,正因为在这个时刻,我们可能还要更多地思考幼儿文学的现实、现状和可能的问题,以期我们将来有更美好的未来。我提交的文章实际上是受儿委会委托写的大纲,所以那里面的内容我想除了幼儿文学创作成就之外,也针对我看到的创作现实提出了一些问题。文章的内容就不重复了,这里我想就四个关系简单地提出,希望能够得到各位的重视和关注。
首先幼儿文学是教育的,但更是文学的。因为我们越来越考虑到学前教育对儿童文学特别是幼儿文学的影响的同时,千万不要忽略即使作为幼儿文学学前教育的重要一点,也不能够丢失它的文学主体性。因为对我们来说,如果我们仅仅去图解一个教育的目标、功能或者是它的概念的话,也可能我们幼儿作家真正的学前教育的素养是不够支持的。如果这样的话,我们追求的幼儿文学的文学性,以及对幼儿生活的深刻表现,将可能被淡化和弱化。我刚才跟冯教授也讨论了这个问题,就是说如何让学前教育和幼儿文学更好地结合,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系?其实既需要幼儿教师,幼儿教育工作者有好的修养,也需要我们的作家们有比较多的幼儿生活的确实的体验。还有就是丰富学前教育,幼儿心理,等等的学养的进一步的补充和修炼,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幼儿文学是图画的,但是更是语言的。因为现在大家看到,图画书,包括引进的,特别是引进的,还有本土的,日益冲击着或者是消解着传统意义的文字或者语言表现的幼儿文学,这种现象忽然为我们的幼儿阅读带来了很大的机会空间,甚至是更新更美的形式,但是与此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传统意义的幼儿文学更多的依赖文字的表达,更多的建立在母语的这样一个基础上,甚至是传统上。幼儿文学对于学龄儿童甚至学前儿童的很大的是文字能力的结构,包括口头的书面表达。本来图画对所有的孩子更具有张力或者吸引力,我们文字,特别是幼儿文学的文字,因为他不识字,实际上他需要更多的,经典性或者优秀品质才能保持这个图与文的平衡。如果我们不得不依托图画的展现的话,实际上我们会弱化幼儿文学在文学文字方面的力量和意义。
第三个,幼儿文学是成人的,但是更是幼儿的。刚才好多老师都提到,其实我们所有的工作都是成人的,哪怕我们内心有着充沛的童心,但我们还是成人,我们有那么多成人的意识观念和我们可能察觉不到的成人的这种概念化和模式化思维的状态,所以如果我们不能意识到我们在创作幼儿文学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投入着我们成年人对儿童,对童年,对幼儿时代的理想想象和怀念,我们就不能够意识到我们有时候,我们的作品虽然很美,虽然很诗意,但是不能配合当今儿童的生活现实和生活经验,包括词汇,包括图解,包括心态。所以,如何让我们所理解的儿童情趣,幼儿生活情趣跟儿童所感受的生活情趣和生活现实完美地融合,这是我们未来幼儿文学需要下功夫和努力的一个方向。
最后一点,幼儿文学是市场的,这点不能回避,但同时是专业的。因为市场是可以引领的,读者是需要培养的。如果我们能够做一些教师,特别是家长的工作,当对幼儿文学掌握正确的方法,选择作品,幼儿作品的阅读可能更加有好的艺术效果。但同时我们也要理解,幼儿文学是专业的,因为现在的读者可能越来越聪明,现在的母亲很多都是70后、80后的,她们本身成长过程中已经受到优秀的幼儿文学几十年的熏陶,已经练就了很好的艺术鉴赏能力,特别是在未来的幼儿文学,包括图画书的引进这样一种大的市场环境下,她们对国外读物的理念、艺术模式,包括对幼儿心理的比较艺术的表达和呈现,她们积累了丰富的阅读经验。我们不要低估这样的读者,无论是孩子还是他们的家长,所以要想真正让本土的、民族的、母语的、中华文化的幼儿文学占有市场,走进家庭和学校,恐怕我们还需要在幼儿文学的优美、纯粹和专业性上下更多的功夫。所以我觉得,我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儿童研究中心的同学们表一个态,我们愿意为中国幼儿文学做一些基础的,认真的工作,谢谢大家。
陈晖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童话集《小小的天空》,儿童小说《我的名字叫豆豆》,理论著作《通向儿童文学之路》、《张爱玲与现代主义》,发表中篇小说一部,散文及评论数十篇。1994年获广东省先进工作者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