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爱听的100句话之“你一定会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1 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
对于有梦想的孩子来说,应经常鼓励说:你一定会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2 学会用这句话激励孩子:
曾先生的儿子从小聪明过人,灵气十足,不仅在学校成绩一贯优秀,才艺方面也颇具天赋,音乐、下棋、美术等等,学什么就会什么。可想而知,这个儿子为父母争了光彩,也是亲友们夸奖和羡慕的对象。父母更是投资时间和金钱来重点栽培儿子,为他选好学校,课外也花重金带他到处拜师学艺。高期待、高压力下的儿子,直到高中毕业都是各方面出色的好学生,又进入了人人向往的清华大学,父母更为之自豪无比。然而,从大学毕业之后,儿子却什么事都不想做。他告诉父母:“我已向你们交了差,你们有了个清华毕业的儿子,够有面子了。但我从小就在高压力下生活,如今已经筋疲力尽,该是我放松一下,按自己的方式生活的时候了!”就这样,这个清华“避业生”多年来一直闲荡而无所事事。
史女士的儿子的学习成绩一般,也没什么突出的爱好。父母没有施加给他过多压力,只是经常鼓励他:“好好努力!你一定会成为你想成为的人!”让他有空余时间,就参与轻松的课外活动。他没有被父母迫使着奔忙于上课外技艺班,却有机会在其他少儿组织中接触更广泛的项目,获得综合知识技能,找到自己喜爱和擅长的领域,而且培养了自信、自立和自强精神,懂得要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成绩。渐渐地,他在学生中表现得突出起来。
正可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其实栽花和插柳都得根据季节、环境和品种、特性,适时宜地栽种,不能盲目地瞎种,也不能揠苗助长。
“成为你想成为的人!”是现代父母从小教导孩子的最好的激励语。
但因为孩子们的个性、特点不同,家长往往得用不同的方式来分别对待。但教育方式可以多样化,出发点和机会却应该公正平等,也就是说不能“偏向”。家长们可能比较喜欢和重视聪明能干的孩子,尤其是所谓的“神童”,而忽视了表现平庸或有缺陷的孩子。如果家中是独生子女,同样会有不平等现象,因为父母会把孩子与其他同学或朋友的孩子相比。有时家长一厢情愿地让孩子学这补那,孩子们反而不领情,认为被剥夺了像其他孩子那样的童年欢乐和自由选择。
如果孩子有生理缺陷或行为问题,父母不但不能放弃他们,反而应该付出更多的心血关怀和培养他们,为他们创造与正常儿童相同的机会。此类孩子长大后成为出色人才的例子并不少,这都与家长和社会的长期关注分不开。家长们应记住,在培养孩子时,应该“有教无类”!
早期教育理论主张重视零到三岁孩子的智力开发,这实际上是要通过亲子交流,发现孩子的性格特征和潜在能力,而并不是要教这么小的孩子学认字或弹琴等专门技能。然而,不少家长并不清楚自己的孩子到底有何天分或爱好,还误以为培养孩子学习技艺越早越好,送年幼的孩子去上各类课外班,其实这反而会“揠苗助长”。因为幼儿学习是以兴趣为主导的,如果孩子表现出对音乐的兴趣,愿意模仿弹琴或跳舞,不妨让他们自由发挥一阵。过早让幼儿上课,他们很可能会受不了枯燥而使兴趣消亡,就更别提学出成就了。即便是年龄稍长的孩子,如果没对准他们的特长兴趣去培养,也会枉费时间和金钱。我听不少朋友说,让孩子学那几年钢琴真是大大的浪费。但每年仍然有许多子女在家长的督促下前仆后继地加入学钢琴的大军。
怎么才能发现孩子的天赋所在呢?家长除了多关心和观察孩子之外,还应在学业之外多创造些允许他们演练和展示各类才能的机会。每个家长都不是万能的,也不可能带孩子做所有文体活动,这就需要借助社会少儿团体的资源。不少华人家长认为美国的课外少儿组织往往玩多于教,学不到实际知识,宁可让孩子参加课业补习班。其实,为孩子创造多元化的环境,让他们体验各类活动,正是美国提倡的一种培养全面素质的途径。看起来,美国课外少儿组织是今朝玩体育,明日搞艺术,后天办露营,每样只是蜻蜓点水,不求甚解,但孩子们却有机会接触各种各样的项目,从中发现自己是擅长体育,还是热爱艺术。见多识广的“万金油”也是很有用的啊!等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如果真正喜欢什么,会主动提出要去学。只要孩子的要求是健康和正当的,家长当然应全力支持。家长还要创造民主环境,孩子才敢于说出自己的喜好和要求。虽然孩子的兴趣时常会转移,家长也不要按自己的意愿去强迫孩子学什么,而应以支持和鼓励的态度肯定孩子的努力,同时正面引导孩子如何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领域,并坚持不懈地学有所成。
相关报道:家庭中“红脸白脸”的弊端
家庭教育重在教育父母
家庭文化氛围影响儿童智力
家庭教育需注意的八个问题
给孩子创造民主的家庭氛围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