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孩子们之间的相处之道

  两三岁的宝宝已经明显表现出要与伙伴交往的欲望,但若真的把几个孩子凑在一起,结果却往往会演变成争抢嚎哭的大闹剧。那么宝宝们在一起玩乐,是否有“道”可循呢?

  妈妈的困惑

  悠悠快两岁半了,说话还不利索。每次悠妈带悠悠找小伙伴玩,悠悠不是去抓他们就是伸手去打他们。小伙伴的家长们对悠悠很有意见,悠妈对此感到很尴尬。每次悠悠打人的时候,“好心”的邻居们都建议悠悠妈妈打手心,这样做就能让他“长点记性”。可悠悠非但没有长记性,还有变本加厉的趋向。该怎么办呢?

  玩之道一: 肢体优先

  两三岁的孩子,语言能力还没有达到完全表达心意的程度。当他想要引起旁人的注意或者想要与人接近时,他习惯使用的是肢体语言,即所谓肢体优先。所以请不要给宝宝随意贴上“爱打人”的标签,在宝宝的字典里没有“打人”两个字。而随着语言能力的逐日增强,肢体语言也会退居其次,以“拳头”交往的现象也会越来越少。

  1. 面对宝宝拔拳寻找朋友的情况,父母绝不可“以暴治暴”,打宝宝手心只会加深宝宝对“打”的认识,并在以后的交往中更为“娴熟”地运用。

  2. 宝宝出手没轻没重,自然招来家长的不满,但此时记得不要大呼小叫,蹲下来,拿起宝宝的手,以百倍温柔的方式重复刚才的动作——如巴掌变成抚摸,且说:宝宝喜欢这个小朋友,我们轻轻摸一摸。让宝宝多与小朋友拉拉手,抱一抱,都不失为有效的亲和肢体语言。

  3. 父母语言示范,增强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宝宝熟练运用一些语言,如“我喜欢你!”“我们一起玩好吗!”“你做我的好朋友吧!”

  妈妈的困惑

  心心已经3周岁了,还不会与人分享,每次家里来了小客人,心心都表现得很小气:芭比娃娃不给人玩、图画书不给人看、遇到喜欢的零食也要一个人独吞。如果对方友也是位不依不饶的主儿,那么一场哭闹肯定不可避免。心心妈妈为此很伤脑筋!

  玩之道二:“分享”需要循序渐进 

  懂得分享,是宝宝尽快融入群体并与之和谐相处的法宝。但学习分享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尤其是两三岁的宝宝,自我意识迅速觉醒,自我的概念正逐步建立。不愿与人分享不能简单归结为自私自利的独身子女通病。

  1. 宝宝最先需要学习的不是“分享”,而是“拥有”:这个东西是“我”的!“我”的物品是安全的,不受侵犯的!“我”拥有这个物品的支配权!只有当宝宝觉得拥有很“完整”的时候才有可能进行“自愿分享”。

  2. 别要求宝宝把“最爱”与人分享,允许他保有“最爱”的私心。若家长只顾面子而强迫宝宝分享,那么天长日久宝宝非但不会变得大方,反而会不惜动用武力攻击“入侵者”来捍卫自己的“领地”。

  3. 分享是有选择的,不是每个人我们都愿意和他分享。父母家人是宝宝分享对象的首选。当宝宝把好吃的饼干塞到你嘴巴里时,你一定要心安理得地吃下它,而不是再三推辞或留着等宝宝想起来时再还给他。

  4. 鼓励和赞美是分享行为的强化剂。宝宝出现与人分享的行为,大人要不失时机地进行赞美:“宝宝,你分给我的饼干,真好吃啊!你对我真好,我爱你!”“你真是个大方的孩子,大家一定非常喜欢你!”

  妈妈的困惑

  美美很喜欢和小朋友玩,可每次玩着玩着,就要哭着来找家人,说谁谁谁又打她了。妈妈为此也很纳闷,人家的孩子都是怎么教的,怎么都那么霸道,自己的孩子怎么老是吃亏,是不是也应该让孩子打回来?

  玩之道三:宝宝玩,大人请走开

  宝宝在玩乐中遭遇“欺负”,是十分平常的事情。很多父母都有过类似美美妈妈这样的疑惑。遇到这样的事情,真得该叫宝宝打回来,以争回面子吗?NO!这样的强势行为,并不是教育孩子的良策。

  1. 宝宝的社交行为中有“强势”必然有“弱势”。“强势”未必是优势,“弱势”未必是劣势,父母首先要以一颗豁达之心看待这一现象,不要以眼前的“吃亏”与否,来衡量宝宝结交朋友的价值。

  2. 父母不要过多介入孩子间的事情,当矛盾出现时,让宝宝自己来摸索解决的方法。哪怕宝宝游戏间出现了肢体接触,只要没有伤害身体,父母都可以做个理性的观众。因为,孩子们可以在一分钟前打架,一分钟后拥抱欢笑。

  3. 当宝宝确实承受了交往“挫折”时,父母要及时正面疏导宝宝的情绪,给宝宝理性的事实分析,而不是告诉宝宝:那些都是坏孩子,不要跟他们玩。这样的劝说,只会让宝宝脱离群体。

  4. 树立宝宝的自信,当别人对自己有侵犯行为时,要大声说:不!勇敢地告诉他:你不可以这样,你再这样,你将会没有朋友!而不是,以牙还牙!

  妈妈的困惑

  贝贝和小伙伴们在楼下玩拍皮球的游戏,说好了每人轮流拍,球掉了就换人。可贝贝的技术似乎不高,没拍几个球就掉了,每每此时贝贝就不肯放球,直到其他的小朋友把球抢去,也学贝贝的样儿。这样,游戏就很难进行了。

  玩之道四:逐步接受游戏规则

  宝宝的行为大多凭个人好恶,还缺乏规则约束,这也是游戏中争端频起的缘由。但凡与人共处,必须要遵守一定的规范:行人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客要有基本礼仪,玩乐也要遵守游戏规则等。在宝宝的生活中要逐步渗透规则意识,这是宝宝社会化必经的学习过程。

  1. 让宝宝学习耐心等待。 比如等待公交、排队购票等。当宝宝希望得到某样东西的时候,延时满足也有利于“等待”的训练。

  2. 有意识监督宝宝的游戏规则,并严格执行。不能因为某个人的失败而破坏规则,让失败宝宝勇于认识自己的不足,提高抗挫能力。

  3. 游戏的规则意识是逐步建立起来的,不能一蹴而就,但这种意识,一定要在平时的生活中随时渗透。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交往  行为  培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