唠嗑,可以拉近你和孩子的情感距离,还可以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进而肯定其成绩,增强其自信心。如果爸爸们经常能够放下家长的架子,和孩子坐在一起唠唠嗑,沟通沟通,孩子是很愿意和爸爸说心里话的。孩子心理轻松了,做其他事情,也同样轻松了。
程老师发现,最近班里的刘欢同学成绩明显提高,而且课堂上一改往日调皮的现象,对此他感到奇怪。趁着周末空闲时间,程老师去了一趟刘欢的家,想拜访了刘欢的父母。
接待程老师的是刘欢的爸爸,他深有感触地对程老师说:“父亲只有放下架子,才能和孩子平等交流,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给孩子鼓励和帮助。”
爸爸说:“两个月前刘欢迷上了网络游戏,我打他了,骂他了,但是刘欢对我的话无动于衷。我为此感到心灰意冷。”
程老师急切地问:“那你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与孩子平等沟通的呢?”
爸爸说:“一次,我向一个朋友寻求帮助。他问我是否了解过孩子的内心,孩子是不是因为对学习感到厌烦才误入网络游戏的。朋友的话使我猛然惊醒,一直以来,我只是不停地督促刘欢学习,却不了解他对学习的感受。一天放学后,我真诚地问儿子学习累不累,儿子起初感很意外,接着他就说累死了,真不想学了。我接着说自己在工作上遇到很多烦心的事情,希望他帮我拿主意。这时,我把儿子当作知己,将工作中苦恼倾诉出来。”
爸爸继续说:“想不到刘欢分析起问题来一套一套的,我第一次由衷地称赞了儿子一句‘你比爸爸强多了!’没想到,儿子立刻打开了话匣子,他也将内心的郁闷告诉了我。从那以后,我和孩子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他不再痴情于网络,学习成绩也突飞猛进。”
平等沟通的作用是巨大的。爸爸和孩子只有平等地交流,才能让孩子充分倾吐自己的想法,只有平等的交流,孩子才会独立的、有主见的发表自己的观点。
生活中,许多爸爸忙碌在工作上,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缺少沟通与交流,矛盾也就出现了。从而导致了孩子真正需要的,父母无暇顾及,孩子内心的苦恼,父母无从了解。而真正交流的时候,有的爸爸却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架势,把孩子倾吐的权利剥夺,使孩子感受不到平等,他自然不会跟父母说真心话。
父亲家教方法:
方法一:定期家庭会议
家庭会议既可以是严肃的,也可以是游戏式的,它并不拘泥于形式和内容,关键是要全体参与,人人发表意见,因而它是平等的。还要定期举行,这样容易渐渐成为家庭成员共有的习惯,成为家庭“惯例”。
方法二:准备一个专门的对话本
如果你觉得与孩子面对面谈话效果不好,可以试着通过纸上对话来进行沟通,旨在交换意见和感受。这种沟通的方式比较实用于年龄稍大的孩子。对含蓄的父亲来说,不易口头探讨的诸如青春期的生理保健等,用文字说明更方便些。之所以要用专门的本子,是为了平时可以“回顾”,将来可以“回味”。
方法三:书信交流
书信交流的好处是避免了面对面交流的压力,能够把握分寸,更理性。用书信交流一般可以做到心平气和,思路清晰,条例完整,在书写中,思想被触动也将触动对方,心灵被净化也将净化对方——这是非常实用的沟通方式。
方法四: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
没有倾听的沟通显然体现不出平等,只有倾听孩子的心里话,了解孩子的想法、需要,才能有针对性地给他关心和帮助。当孩子向你诉说高兴的事情时,你应该表示共鸣,比如他在学校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你可以称赞道:“噢,真不错啊,爸爸真替你感到很高兴。”当孩子向你诉说苦闷时,你应该耐心地听,同时用“嗯”“是吗”“后来呢”等词回应他,同时鼓励孩子继续说下去。
方法五:沟通过程中给孩子多一点赞美,少一点批评
沟通的过程是爸爸和孩子思想碰撞的过程,无论两者的想法如何不同,爸爸都应抱着求同存异的思想,对孩子多赞美,少批评。孩子对有些问题的理解是浅薄的,毕竟孩子的年龄、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各方面都不太成熟,这就需要爸爸的理解和包容。只有掌握与孩子交谈的艺术,成为孩子的朋友,才能使两代人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交流。
父亲手记:
尊重和信任是沟通的前提,沟通只能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和完成。所以,爸爸要创造多种沟通方式,学会倾听孩子,且允许孩子发脾气。真诚地做出反应,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