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圈养”是对孩子身心摧残

  孩子最不需要的100个误导之“假期圈养”

  暑假开始后,许多城市里的家长为了孩子的安全,用不准外出的“理由”将孩子锁在家中“圈养”起来,孩子亦变成了“留守”儿童,使他们满怀憧憬的假期生活变得单调而寂寞,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

  小学五年级学生冯佳的父母都在企业工作,在城里他们又没有别的亲戚,因而将孩子整天“圈”在了家里。冯佳想找同学到家里玩,妈妈不让,说不能随便带别人到家里来。一次,好友小刚来到冯佳家,想找他做个伴一起玩,可小刚按了好长时间的门铃,冯佳才打开防盗门,透过铁栅门脸上露出了无奈的神色:“妈妈关照我不能开门,我只能在家看电视。”除了每周学两天英语可以离开家几小时,其余时间冯佳就在家待着,他干什么都觉得无聊。

  而谈到把孩子单独放在家里“圈养”起来,许多父母也显得很无奈。他们也觉得这样做对不住孩子,可从孩子的安全考虑又感到没有别的办法。即便“圈养”起来,冯佳父母也时刻对孩子不放心,冯佳的妈妈每天都要打几个电话,冯佳的爸爸有一次甚至模仿陌生人给孩子打电话要求开门来考验和锻炼孩子。还有一些家长,在无奈之下,又给孩子找来可以托管的学习辅导班。虽然使孩子避免“独守空房”,却无形中让孩子的学习负担进一步加重了。

  如果单纯地从安全角度考虑,这种做法似乎也有道理。因为把孩子锁在家里,孩子不可能去爬高上低,不可能去打架闹事,不可能去接触坏人,也不可能有玩水玩火失事之虞。而且家长为怕孩子寂寞,考虑得也不谓不周到,为孩子准备了许多好吃的东西,还买了孩子喜欢看的动画VCD。但是站在教育的角度看,“圈养”实是对孩子身心的摧残,坏处多多。

  “圈养”使孩子失去了同伴和乐趣。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喜群不喜单,相似的年龄,相似的思维,相似的兴趣和爱好,能让他们玩到一块去,也容易玩出乐趣来。可是“圈养”在家,生生地把伙伴拆开,即使家庭条件再好,纵有再高级的玩具,一个人孤零零的也玩不起劲儿来。日子既是这么枯燥无味,孩子们对假期由期盼走向厌烦也就可想而知了。

  “圈养”容易使孩子失去个性。成天把孩子锁在家里,除了课本还是课本,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孩子长时间待在家庭这个窄小的笼子里,没有自由发展的空间,慢慢地就会变得老实听话了。这如同被圈养的动物,经过了起初的挣扎、反抗到无可奈何以致最后驯顺,直至圈养成为它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习惯,再想让它出去闯也不愿意了。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最容易养成逆来顺受、循规蹈矩的性格,宝贵的创造力和思想的火花也会跟随着消失殆尽。

  “圈养”容易使孩子丧失独立意识和人格。为人父母的最大愿望就是孩子能够独立,这种独立不仅包括经济上的、精神上的独立,也包括人格上的独立。比尔·盖茨的父亲曾说过一段话:一定程度上说,是他(比尔·盖茨)自己培养了自己。自己如何培养自己?打个简单的比方就是自己摔倒了,自己爬起来,不依赖别人来扶。而生活在“圈养”环境中的孩子,大都依赖性强,独立性差。而用发展和长远的眼光看,孩子独立意识和独立人格的培养,比掌握多少知识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更加深远。

  父母应该对这一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走出去,多与同伴们在一起娱乐,多到大自然中呼吸新鲜空气,可以给孩子找游泳教练让孩子学游泳,给孩子报名参加一些主题性的旅游和夏令营活动。而且孩子的父母要安排好工作的节奏,抽出一定的时间陪孩子做一些野外活动。此外,社会也应该对这一问题给予充分关注,可以发挥社区的作用,依托社区建立起孩子的活动空间和场所,或者组织一些有益的户外和野外活动,这样既能有效监护孩子,又能使孩子在广阔的天地中自由快乐地成长。


相关报道:养育孩子圈养好还是散养好   
          暑期没人喜欢被“圈养” 
          在“安全”教养下转个弯   
          把孩子丢给老人的惨痛教训 
          教养孩子的生活坏习惯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家庭  教育  培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