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神童悲剧”缘于社会功利

  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从1978年开办以来,就一直争议不断。反对者称其是拔苗助长、摧残人才、根本上的失败。当然,反对者有反对者的理由,赞成的有赞成的道理。而在笔者看来,“神童悲剧”虽与少年班办学模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绝对不是少年班本身的错,从根本上讲是社会功利所致。

  “神童”之所以被称为“神童”,绝不是空穴来风,自有“神童”超人的地方。因而,针对其不同于一般孩子的智力特点,因人制宜地适当采取超前教育,有助于“神童”的发展。当然,少年班的学生年龄小,自制能力差,因而出现几个“问题学生”被退学,这是一种正常现象,既使是在其他高校,也同样存在这种情况,并非少年班特有的产物。

  而现实情况是,因为少年班里都是“神童”,便不允许它出问题。因为出了少数问题学生,就怀疑它存在的合理性,这就是社会的功利性。可以说,现今社会的“神童”往往都被烙上了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功利痕迹,过分地拔高、放大和神化孩子,一味地追求孩子将来的“辉煌成就”。这种期望值越高,对孩子的发展就越不利,失落也就越大。从公众对“神童出家”的一片惋惜声中,就可看出社会普遍存在的这种功利心态。

  其实,“神童悲剧”并不能称之为悲剧,它只是孩子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个体上出现的一种落伍、不适现象,与社会过度关注、追捧下的期望相左而已。对此,中科大校长朱清时便疾呼社会不要屡屡伤害少年班,干扰少年班。这种呼声其实就是要求社会要用理性的眼光看待少年班,用平和的心态期待少年班。毕竟,少年班的教育,并非能将人塑造成神。

  无疑,在指责“神童悲剧”的背后,掩蔽着的是一种可怕的社会现象。在这种无处不在的功利氛围下,许多的孩子被训练成了考试的机器,被设计成了一种虚无的座标,让孩子小小年纪便承载了过多的负荷,而孩子最需要的关爱、关怀和关心却在为这种功利一再退让,给这些“神童”留下难以治愈的硬伤。如此功利之下,“神童”泯然于众人也就不足为奇了。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分享到:
更多关键字: 教育  神童  功利 

企业服务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