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儿童阅读推广人王林
|
为什么孩子年龄越高,阅读兴趣反而越下降呢?我认为很大原因是我们的老师们视野不够宽阔,对孩子稚嫩的阅读兴趣保护不够。
我想说的是原创作品实际上是有语言优势的,是属于汉语经验和儿童经验的双重书写。我们在为孩子推荐作品的时候,很多孩子反映本土作家写的作品更能够进入他们的内心。有时候,从世界文学的高度来看,推荐最好的文学作品给他们看。但相对来说,本土的文学作品更能适合他们。儿童文学应该是亲近文学,亲近阅读。我们可以到小学的一年级看看,孩子们最喜欢上的就是语文课,他们读课文的时候,摇头晃脑、津津有味的感觉,让我们非常感动。但为什么孩子年龄越高,阅读兴趣反而越下降呢?我认为很大原因是我们的老师们视野不够宽阔,对孩子稚嫩的阅读兴趣保护不够。儿童的阅读要靠成人来引导。我们做过一些儿童阅读现状的调查,孩子们列举的他们经常阅读的大部分是像《机器猫多拉A梦》、《奥特曼》这类图书。当然,这些图书我们并不完全排斥,但这确实是儿童阅读在没有成人引导下才出现的状况。我想如果家长不断引导、老师不断引导,儿童的阅读状况是可以改变的。
我在和许多老师们谈儿童文学的时候,发现他们在知识系统当中基本上没有这样一个知识积累。他们在给孩子推荐作品的时候,经常推荐的是那些他们认为经典的成人文学作品,像《巴黎圣母院》《鲁滨逊漂流记》,等等,他们的知识系统里面没有儿童文学。因此,今年7月份我在人教社小学语文教育网上办了一个“萤火虫教师读书会”,每个月给老师推荐一本儿童文学作品,然后我们一起研读,参加读书会的老师还要写相关的教学设计和读后感。读书会的效果非常明显,有的老师在网上留帖子说,“还好在我有生之年终于看到了这样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还有一些老师将教学设计在班级当中运用之后,极大的挑起了学生们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我们的阅读推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儿童文学的出版生态。浙江宁波有一个学校,它旁边有一些小书店,以前它们只卖练习题和日本的口袋书。我们在学校里进行阅读推广之后,就不断有孩子去问有没有《草房子》《夏洛的网》这些书,慢慢的周边这些小书店进书的渠道都得以改变了。所以,对儿童阅读推广来讲,我们把自己定位成“行动者”,就是不抱怨,不等待,不冒进,也不着急,一步步做得比较扎实。我们希望把本土作家的经典作品推荐给孩子们,我们觉得这些作品是值得永远搁在他们的书架上,值得搁在学校的读书馆里的。
我们经常看到日本一些童书的版权页上,注明的印刷次数多达上百次。家长小时候看的书,长大后也会买给自己的孩子们看。我们做儿童阅读的推广工作,不光是为了儿童文学本身,从另外一个角度也是为了语文教育本身。如果语文教育没有儿童文学这样一种很重要的课程资源参与,将是很残缺或者不太健全的语文教学,这样的教学容易走入死胡同。一个老师如果一个学期只教一本语文教材,我认为是非常可笑的事情。但是在儿童阅读推广过程中,有很多具体的问题也需要认真处理,比如“一费制”的影响,如何把这些作品通过读书会形式推荐给孩子进行研讨。另外,对老师也是很大的挑战。我们知道,许多小学语文老师的文化程度才是一个高中生。所以,我们是需要耐心,更需要爱心,一步一步加以融化的。在儿童阅读推广过程中有一个口号一直温暖着我,是中国台湾提出的“大手牵小手,阅读同步走”,我想大手应该是我们的家长、老师,甚至是学校的图书管理员,他们去牵着孩子们,在儿童文学阅读的道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快乐。
王林 儿童文学博士,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 儿童阅读推广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