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隐忧9 近视年龄不断下降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3日 09:56  《育儿生活》 

  隐忧9 轻忽视力保健 近视年龄不断下降

  文/洪忆文

  咨询/台安医院眼科资深视网膜主治医师 何正廉

  近视因素大调查!!

  近视指的是在眼球调节放松的情况下,平行光线经眼部屈光作用后,影像落于视网膜前,使得人在看远处的物体时,所见的影像变得模糊不清。台安医院眼科资深视网膜主治医师何正廉表示,相较于欧美,东方人近视的比例高,这与先天、后天因素均有关。

  先天因素

  受到先天遗传因子的影响,孩子年幼形成近视后,会逐渐发展至极高度的近视。通常其父母、兄弟姊妹也为高度近视患者。不过这种近视为相对少数。

  后天因素

  眼球里的睫状肌具备调整焦距的作用,好让我们看得更清楚。当人在注视远方时,睫状肌是放松的,而看近处时则呈用力状态。田于现今生活空间狭小,孩子少了很多远望的机会,再加上从小以阅读、看电视、练琴、玩电动等近距离且高度用眼的活动居多,长时间下来,使得睫状肌持续没有办法放松,导致眼轴增长,大大提升罹患近视的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近视度数攀升有一高峰期,每个人近视发展的高峰期及时间长短都不太一样,通常至成人时会缓和下来。所以越早近视,度数攀升的幅度越大,特别容易发展为高度近视,家长一定要当心。

  此外,随着大环境的改变,电视已是家家户户最主要的娱乐之一,很多家长把小婴儿放在旁边后,便顾着看电视。虽然目前没有研究证明这会导致孩子从小就开始近视,不过若从小就养成爱看电视的习惯,难保以后不近视。

  怀疑孩子视力不佳该如何处理?

  目前在幼稚园阶段,学校就会定期安排视力检查。而一般家长之所以带孩子来眼科就诊,常见原因包括:

  l.发现孩子看远一点的地方眼睛会眯眯的,尤其在看电视时特别明显。

  2.孩子歪着头或斜眼视物,家长怀疑他有斜视,但其实近视也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3.孩子开始学写字后,老是写错或写得不好,也会使家长感到怀疑,不过这大部分和视力没有太大关系。

  何正廉表示,当家长怀疑孩子视力不佳时,应先带给眼科医师检查,才能确认孩子的问题,及早加以治疗。以下有几点还请家长注意:

  选择至专业眼科检查

  当家长怀疑孩子有近视,最好带至眼科检查。医师会先帮孩子点散瞳的药水,让睫状肌完全放松之后再测量,藉以提高测量的准确度。目前眼科所使用的电脑化自动验光仪器,能自动测量眼睛的焦距,只要孩子能配合眼睛不要乱动,几秒钟就能准确测出有无近视、远视、散光及其度数。

  配合治疗矫正 减缓度数攀升

  点散瞳剂后再做测量,所得者即为真正近视度数,医师会根据孩子的度数施以适当治疗。一旦近视了,其实是没有办法完全矫正的,但可尽量减缓度数增加。通常近视200度内,多先由医师开立散瞳剂治疗,以抑制睫状肌紧绷加重近视度数,然而因散瞳剂可能需使用达数年之久,需要家长、孩子耐心地配合才能获得效果。

  若孩子散瞳后近视仍超过200度,或裸视(即没有矫正前)已经不到0.5,且已在就学,为免因视力不佳影响学习,便需要考虑配戴眼镜了。不过因为家长大都不希望孩子小小年纪便与眼镜为伍,因此医师一般会参酌孩子生活所需来决定。例如若孩子度数在200度左右,但在班上座位较前,可以清楚地看到黑板的话,或许可暂缓配戴,反之即使孩子低于200度,但因座位离黑板很远,那么还是建议要配戴眼镜。家长要了解的是,只要眼镜的镜片度数、瞳孔距离等条件是正确的,戴眼镜并不会加重近视,故前提仍为由眼科医师准确施测及提供选择上的建议。

  确实做好视力保健~

  何正廉表示,越小近视,对眼部的伤害越大,因此及早预防绝对有其必要。而家长不光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用眼习惯,也要定期带他做视力检查,且避免自己不当的生活习惯影响到孩子:

  1)定期追踪检查

  婴儿时期即要留意孩子是否有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的问题,这些疾病虽然发生率不高,但对视力发展影响很大。3岁后便可教他辨识视力符号,以便日后带他接受视力检查。

  2)避免近距离用眼过度

  尽量不要长时间进行近距离用眼的活动,无论时阅读、看电视、写字、玩电脑等,每隔40、50分钟就要休息,休息时可多看看远方(或窗外),让睫状肌适度地放松。

  3)家庭生活形态

  家长看电视时,不要任由孩子也跟着看,或者在旁进行上述近距离用语活动。

  4)留意阅读习惯及环境

  阅读时,眼睛及书本应保持35公分左右的距离,而且环境中的光线要充足。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近视  保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