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第11个世界哮喘日,今年的主题是:“哮喘是可以控制的”,特别鼓励重视儿童哮喘的控制工作。儿童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疾病,我国有近3000万哮喘患者,其中儿童占到三分之一,哮喘发病率高于成人,很多成人哮喘是在儿童期发病,但由于患儿家长和许多医生对疾病的认识不足,获得规范化治疗的患者仅占哮喘患者的2%左右。
■哮喘诊断不及时也易误诊
哮喘发病开始于儿童,目前我国儿童哮喘发病率为2.13%,我省儿童哮喘的发病率也较10年前增加一倍。哮喘儿童中有80%在5岁前发病,其中50%在出生后第1年内就出现喘息症状,及早诊断哮喘并给予合理的早期治疗是哮喘治疗的关键,但哮喘却常常被误诊,或早期未对婴幼儿喘息进行干预治疗。
交大医学院第二医院儿科副教授侯伟指出,孩子经常出现反复咳嗽或喘息,许多家长甚至部分医生常不愿承认和接受患儿是哮喘,而诊断为气管炎、支气管炎或喘息性支气管炎,在临床治疗中大量使用抗生素和全身激素。由于哮喘是变态反应性炎症,抗生素不能消除这种炎症,从而延误了哮喘早期治疗的宝贵时机。患儿反复患气管炎、肺炎或反复咳嗽,伴有喘息,有哮喘家族史和个人过敏史(湿疹、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的儿童应高度怀疑哮喘,并作进一步检查。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患儿反复患喘息性气管炎、肺炎,部分医生不详细检查和询问病史,常误诊为“免疫低下”或“支原体感染”给予增强免疫治疗和抗感染治疗,由于诊断哮喘需要特殊的管理和治疗,家长与医务人员都不愿接受,以至于患儿哮喘反复发作数年都未得到有效治疗。
婴幼儿喘息的总体发病率约为30%,约有16%的患儿既往诊治中从未考虑喘息问题,而50%的哮喘患儿发病3年后才得到正确诊断。因此对于经常咳嗽或喘息的孩子应尽早明确诊断,以使患儿早期规范治疗。若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患儿的病情可获良好控制,随年龄增长,免疫力提高,呼吸道感染次数会逐渐减少,多数哮喘患儿到3~5岁后可停止发作。
■治疗是个长期过程
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疾病,一些患儿可自行缓解,甚至少数可随年龄的增长而自愈。但哮喘治疗是个长期过程,多数家长对疾病的严重程度都认识不够。儿童哮喘诊断后,应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长期规范化治疗,根据患儿的病情、年龄等,选择恰当的药物和方法。
吸入激素治疗哮喘中,压力定量气雾剂适合于所有年龄段的儿童使用,但5岁以下的患儿要配合储雾罐辅助吸入。干粉剂适合于4岁以上的儿童使用,但用前一定要反复教会使用方法。一些医生给患儿开药后,没有仔细教给患儿及其家长正确的使用方法,从而导致治疗效果不好。许多家长和部分医生对糖皮质激素有惧怕心理,担心长期使用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从而不规范或拒绝应用。其实吸入激素与常用的全身激素有很大不同,患儿每日用量仅200~400ug,比全身激素用量缩小100倍,吸入后仅有20%进入血循环,其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微乎其微。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哮喘的本质是气道非特异性慢性炎症,并非细菌感染性炎症。因此,抗生素治疗哮喘是无效的。虽然对于早期吸入皮质激素有不同的看法,但多数专家认为,尽管一部分患儿有过度使用抗哮喘药物的可能,但有效的抗变态反应药物及支气管舒张剂比应用抗生素能更好地缩短或减轻喘息发作,也符合儿童哮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原则。
■不能忽略缓解期的治疗
有的家长重视哮喘发作时的治疗,而忽略缓解期的治疗,对此,侯伟指出,实际上哮喘发作只是病情的冰山一角,哮喘发作时症状几天就可控制,但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依然存在,需要数年才能恢复。只有坚持长期规范化治疗,才能彻底消除气道炎症,使哮喘完全控制,不再发作。
哮喘患儿由于疾病反复发作、长期用药,会对哮喘儿童身心健康产生一定影响,各种心理因素可诱发或加重哮喘发作,而哮喘的迁延不愈又引发各种心理问题,从而造成恶性循环。应该让患儿了解自己病情,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增强自信心,提高患儿用药的依从性。而有些家长对患儿的病情过于敏感,产生过重的心理负担,不愿承认孩子有哮喘,认为孩子得了哮喘就一辈子治不好,甚至寻找所谓“偏方、秘方”,宁愿承认孩子患的是“免疫低下”或“气管炎、肺炎”而接受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和免疫治疗,也不愿承认孩子患的是哮喘的事实,拒绝接受规范的哮喘治疗,使患儿哮喘反复发作多年,导致发生不可逆的肺功能损害,贻误治疗时机。
其实,长期规范化治疗可使大多数患儿达到“临床治愈”或“完全控制”。正确的治疗方法是根据评估的哮喘级别,选择适合的药物剂量进行治疗,儿童哮喘治疗的总疗程一般为2年左右,少数病情重的患儿疗程还要延长。对于因过敏因素引起的哮喘应指导患儿尽可能避免接触过敏原。哮喘患儿居室应保持合适的温度,不潮湿、空气新鲜、阳光充足、通气良好,患儿要适当地参加运动锻炼,增强体质。
相关报道:儿童哮喘的火罐疗法
小儿哮喘避开诱因比吃药重要
预防儿童哮喘家庭护理有窍门
春季小儿哮喘的预防和治疗
小儿哮喘的自我诊断法(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