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啊,很久很久以前……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11日 13:32  《童话诗十二月》  

  我最早接触的童话诗作品,是俄罗斯伟大的抒情诗人普希金的童话诗。

  那是在三十多年前——20世纪70年代里,我还在家乡的村小学里念书时。一位从城里来的小姐姐——来我们村“插队”的知识青年,见我勤奋好学,就送了我几本在当时很难见到的小书,其中就有一本带彩色插画的《普希金童话诗》。

  这本书的封面上画着一只黑猫,正在系着金链的橡树上散步。那是普希金的一篇长篇童话诗《鲁斯兰和柳德米拉》的开头所描写的情景:

  海湾旁有一棵青翠的橡树,

  树上系着金链子灿烂夺目:

  一只猫可以说是训练有素,

  日日夜夜踩着金链绕着踱步;

  它向右边走——便把歌儿唱,

  它向左边走——便把神话讲。

  三十多年过去了,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后来我查对了一下,那是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梦海、冯春先生的译本。使我感到荣幸的是,三十年后,我和老翻译家冯春先生不仅有了交往,并且还做了他的这部翻译名作《普希金童话诗》的责任编辑。这其中莫非也有某种因果联系?

  我在自己的童话诗选集《徐鲁童话诗——七个老鼠兄弟》的“后记”里,也写到过普希金童话诗对我的影响。在那充满了饥荒和书荒的年代,《普希金童话诗》成了我最为心爱的“宝书”。它像一团小小的炉火,温暖着我幼小而寂寞的心灵,激发着我童年时代的微弱而可怜的想像力。直到今天,我仍可以全文背诵出《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篇什。

  在蔚蓝的大海边,

  住着一个老头儿,和他的老太婆。

  老头儿出海打鱼,

  老太婆在家中纺线。

  这样的诗句是那么朴素和自然,美在有意无意之间。这大概也就是小说家汪曾祺先生所说的“一个人最初接触的、并且足以影响到他毕生的艺术气质的纯诗”吧。

  到了90年代,当我自己也尝试着动笔写作童话诗的时候,我对《普希金童话诗》仍然旧情难忘。我重新找来了冯春先生翻译的《普希金童话诗》的最新版本。这是我的童话诗创作的灵感之源和唯一的参照。

  我一遍遍地读着非常熟稔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读着《神父和长工巴尔达的故事》、《母熊的故事》……

  当我读着它们的时候,我的思绪又回到了我的童年时代,回到了那些寒冷的冬天的夜晚,在一个温暖的土炕上,我躺在被窝里听着老祖母在闪闪的灯花下讲故事的日子。

  呼啸的大风雪掠过严寒的北方的旷野,它吹向村口,拍打着门窗,老槐树枝在天井里发出吱吱的声响,黑色的影子画在白色的纸窗上,不时地摇摇晃晃。

  年老的祖母半闭着眼睛,一边搓着那永远也搓不完的麻线,一边缓缓地给我讲着那不知道已经讲了多少遍的灯花姑娘的故事、狗尾草的故事和金粪筐与银纺车的故事……

  说到伤心处,她会叹息着抹起老泪;而说到冗长乏味的地方,她也会不知不觉地打起了瞌睡。有时候听着听着,我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也已经睡着了。一觉醒来,但见老祖母依然坐在橘黄色的灯影下,不停地搓着她的麻线——到现在我也没有想明白,那时她搓那么多的麻线干什么呢!

  我有时也想到,这情景不也正与普希金在米哈依洛夫斯克村,和他那善良的奶妈阿琳娜·罗季奥诺夫娜在一起度过的,那些又寒冷又温情的日子时的情景很相似吗?普希金曾在一封信中赞美过年老的奶妈给他讲的童话故事:

  “这些故事多么美啊!每一个都是一篇叙事诗……”

  我觉得,童年时我的老祖母给我讲的那些民间故事,每一个也都是一篇美丽的童话诗。事实上,我的童话诗创作的灵感和激情,就是在这种想像和回忆的氛围中诞生的。我的一些童话诗的题材,也直接是根据记忆中的老祖母所讲述的民间故事改写而成的。如前面已说到的《灯花姑娘》、《金粪筐和银纺车》以及《田野上的狗尾草》等等。

  我对童话诗的理解,其实很简单。

  首先,它应该是“诗”的,能够起到对人间的真、善、美的传播作用,能够表现出人间的智慧、勤劳、正直、追求和愿望。

  其次,它应该比一般的叙事诗多一些幻想的成分和浪漫色彩,应该具有童话的想像力和超现实的特质。而对于情节过于曲折复杂、不大适宜入诗的题材,则应尽量避开,让其他形式来担当好了。

  第三,在语言上,童话诗应尽量朴素、自然、明快、流畅,在不影响诗的美感的前提下,多采用一点有情趣的、谐谑的民间文学风格的口语,也未尝不可。

  现在,呈献在读者面前的这本《童话诗十二月——24堂童话诗阅读欣赏课》,可以说是对我童年时代的那个童话诗旧梦的重温与追寻。

  我也从内心里真切地希望,今天的孩子、家长和老师们,还有我们的诗人和作家们,都能够喜欢上童话诗这种美丽的文体。

  这是因为,我隐隐地有点感觉,甚至有点担忧,这种古老的儿童文学形式,在今天似乎快要“失传”了!不仅创作的人少,能够认识到它的美,并且喜欢阅读和欣赏这种文体的小读者,也越来越少了。

  我相信,和我一样怀有同感的人也是不少的。这本书的策划者和责任编辑刘蕾小姐,就是其中的一位。她好像也一直怀有一种“童话诗情结”。多年前,在她编辑的一份幼儿文学杂志上,她曾特意开辟了一个专栏,名为“大声朗读童话诗”,每月一篇,约我创作了十二篇童话诗。同时她还约请了国内一些著名的童书插画家,为这些童话诗配上了彩色插图。

  那一年十二期的童话诗专栏,是我儿童文学写作中最美好的记忆之一。

  现在,承蒙刘蕾信任和邀约,我们又一起合作了这本《童话诗十二月》。我对童话诗的全部的热爱和牵念,就都写在这本小书里了。

  我用这本小书,向一种古老而美丽的文体致敬。

  我用这本小书,穿越汗漫的时空,向我所热爱和敬仰的经典童话诗人们致敬。

  我也用这本小书,感谢刘蕾和明天出版社对我的信任、鼓励和邀约。

  最后,顺便预告一下,这本《童话诗十二月》,也是我正在写作的儿童文学阅读与欣赏的“三部曲”之一,另外两本书分别是《图画书十二月》和《经典寓言十二月》。

                                           徐  鲁   2009年春天,东湖边。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