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了解当代中国少年儿童的发展状况,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先后于1999年、2005年和2010年在全国十个省市进行了三次“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三次调查抽取的区县完全相同,采用的调查问卷大体相同,稍作修订。2010年的调查于2010年5月至6月进行,在广东、福建、山东、广西、吉林、湖南、安徽、河南、四川、贵州等10个省的46个区县184所中小学(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598份,其中男生占44.2%,女生占54.6%。  

该报告从心理、价值观、学习、闲暇、消费、媒介接触、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少先队组织等方面,对三次调查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全面描述20世纪末及21世纪前10年中国少年儿童的发展状况与趋势,并就促进我国少年儿童的发展提出建议。[详细][我要发表评论]

发布单位

数据标题文字1

支持单位

数据标题文字1

心理:自我接纳程度持续提高

和五年前相比,少年儿童在自我接纳方面有所提高,尤其在对学习状况满意程度方面提高幅度较大,对学习状况满意的少年儿童由2005年的69.5%提高到77.7%。城乡少年儿童在自我接纳方面的差距缩小,更加认可自身的价值,对未来的期望更高,同伴关系日显重要……详细>>

儿童是灾后高危人群之一,灾后30% - 50%的儿童都会出现情绪问题,如恐惧,还会出现睡眠障碍、对学业缺乏兴趣,退化或行为问题,如爱打架滋事等。还会表现出身体症状,如头痛、肚子痛等……详细>>

价值观:由单一走向多元

当代少年儿童的幸福观由单一走向多元,他们既注重个人幸福也不忘服务社会,“有温暖的家”和“知心朋友”依然是少年儿童幸福生活的主要目标取向。道德发展水平趋于稳定,“善良”、“诚实”、“勇敢”依然是认同度最高的三项道德品质,城乡之间、年级之间、性别之间略有差异……详细>>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少年儿童的价值观也受到了不良的影响,有些少年儿童在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明显地向个人利益倾斜,片面强调自我满足、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详细>>

亲子关系:“文化反哺”增强

信息时代,孩子常常成为父母的信息和知识来源,子女“反哺”能力的增强,动摇了传统社会中父母“长者为尊”的位置,平等成为亲子关系的主旋律。另外,家庭日益小型化,三口之家最多,独生子女接近半数。父母受教育程度均进一步提高,母亲受教育程度的增长最为明显……详细>>

约36.9%的少年儿童表示从不或很少和父母说心里话,20.0%表示父母从不或很少了解自己的需要,而父亲在子女生活中的参与远少于母亲。青春期亲子关系面临较多冲突,处于重新调整中……详细>>

同伴关系:网络成为普遍交往平台

网络已经成为少年儿童与朋友交流、联系的普遍平台,是他们人际关系建构的重要途径,经常和有时在网上“跟同学朋友等熟人聊天”的少年儿童占到全体少年儿童的50.9%,经常和有时在网上“与陌生人聊天”的少年儿童占全体少年儿童的7.7%。同时,少年儿童的网络交往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年级差异与城乡差异。独生子女的同伴关系较为和谐,人际关系好于非独生子女。异性交往是中学生人际交往中的普遍现象,中学生的异性交往已经开始向恋爱关系方向萌动与发展 ……详细>>

师生关系:平等相处、相互尊重

生关系朝着民主平等的方向稳步发展:师生民主平等、合作互动,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增多;师生情感互融、尊师爱生并行不悖;师生地位平等、相互尊重,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与五年前相比,教师积极的教学行为有所增多,不良的教学行为有所减少,农村地区的师生关系有所改善……详细>>

60.2%的教师不会因为学习差而歧视学生,即近四成的教师仍会以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学生学习成绩仍是教师关注的一个重点,是教师评价学生的一个重要指标,这可能与现行的学生评价仍以学业成绩为主要评价指标相关。农村地区的师生关系有所改善,但教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详细>>

学习:学习满意度上升

少年儿童的课堂兴趣略有增加,学习满意度有所上升:33.9%的少年儿童对学习状况表示满意,比2005年高出5.4个百分点;44.9%的少年儿童表示一般,也高出3.9个百分点。在校时间缩短,小学生做家庭作业时间减少,但中学生做家庭作业时间增加。学历期望日趋现实,学习目的个人价值取向日渐高于社会价值取向……详细>>

在学习日近八成的中小学生存在睡眠不足,在周末也有超70%的中小学生睡眠不足;不论学习日还是周末,中小学生每天平均睡眠时间不到8小时,低于2005年平均睡眠时间1个多小时……详细>>

闲暇:上网成新的闲暇方式

闲暇时间增多,内容丰富,在闲暇时选择上网的少年儿童比例越来越大,而且时间明显增长。而且,在周末少年儿童选择上网这一闲暇方式的比例更高,2010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周日没有上网的人数比例减少为46%。闲暇活动内容和方式存在城乡、性别和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差别……详细>>

极小比例的少年儿童在闲暇时间内没有课业任务,包括家庭作业、预习和复习。各种课余培训,包括学科辅导也是挤占少年儿童闲暇时间的重要因素。闲暇活动受家庭经济条件制约,少儿闲暇普遍缺乏社会公益行为……详细>>

消费:个人存款增3倍以上

十年来,我国儿童拥有的个人财富不断增加,个人存款增长了3.3倍。城乡儿童之间的“贫富差距”有所缩小,但绝对数依然较大。消费行为与消费观念总体理性,消费自主意识在不断增强……详细>>

大约有四分之一的儿童表示自己一周之内没有任何消费,有相当一部分儿童表示自己没有零花钱(32.6%),有大致相同比例的父母表示不给孩子零花钱(31.2%),表示不带零花钱到校的儿童更多,而且呈现递增趋势。对“尝试投资意识”认同度不高,投资理财意识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度不大……详细>>

媒介接触:网络使用率翻两番

网络媒体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发展最为迅速的新兴媒体,在1999年尚未普及,到2005年已经有1/10的少年儿童开始使用,至2010年,则有三成的少年儿童经常使用网络,是5年前的3倍,是所有媒体使用率中增长最快的。阅读课外书籍仍然占据主流地位。少年儿童的父母有更多的电脑使用知识。少年儿童进行网络交往时有更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年龄越大的少年儿童网络参与度越深。更常使用新媒体。独生子女更喜欢与网络为伴,拥有高端电子产品比例较高 ……详细>>

少先队:队内民主持续改进

少先队小干部的产生方式更加民主,由队员选举的比例继续上升,由教师或辅导员任命的比例继续下降。少先队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巩固,中小队更加活跃,少先队品牌活动更加丰富,实践教育形式更为多样,育人效果更加明显……详细>>

专家解读

看到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关于中国儿童十年发展状况的调查结果,三大特点:一是钱多了觉少了——近8成孩子睡眠不足;二是管的少了压力大了——各种补习班压得喘不过气来;三是手机有了爸爸没了——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明显缺失……详细>>

全国少年儿童10年对比调查的8组主要数据:自我接纳程度持续提高,学习满意率增幅最大;价值取向多元化;个人存款增长,消费渐趋自主;闲暇时间总体增加,上网和参加课外培训较5年前明显增多;网络使用率翻两番,手机游戏和上网受青睐……详细>>

学校减负,课外增负,这是很多调查都呈示的结果。但鲜有人分析这之间的关系,而仅仅把课外增负责任推向家长和社会。如果对比10年前学校的管理和现在孩子的真实负担,可能会发现,恰恰是学校一刀切的“减负令”,导致学生的负担越来越沉重……详细>>

什么是教育?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但有一位小学校长仅用10个字就作出了令人比较信服的解答。武昌实验小学校长张基广近日在某教育研究院的成立仪式上作报告,他在报告中公开回答了这一提问:“就是让学生‘今天睡好觉,明天不跳楼’。”……详细>>

我要发言

登录: 密码:

参与_COUNT_  

微博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