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在学校门口看到这样一幕:白发苍苍的奶奶一手帮孩子提着沉重的书包,一手拿着早餐,一路小跑跟在快要迟到的孩子后面叫着:“再吃两口吧!”或是孩子哭吵着对送他上学的妈妈说:“都是你不好,老师说今天要我们带小熊来,你怎么给忘了……”
也常听父母们抱怨,现在的孩子为何老是丢三落四?上学时,不是忘记带书本就是忘记带文具。
其实,孩子不是天生懒惰的,勤劳类似于一个好习惯,勤劳习惯的培养要从小就开始,让孩子知道该自己做的事情,父母不能代劳。
然而,现在许多家长包办了孩子的一切,父母和孩子基本达成这样的共识:孩子只负责学习,其他一切都由父母包办。如果孩子想帮大人干点什么,大人便会说:“把你的学习抓好。”学习好了比什么都强。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成为自己事情的局外人,因为所有的事情都有人为他料理,他根本不用动手,也无须动手。
对孩子照顾得越周到,孩子越没有责任心,越不知道怎样料理自己的事情。有个上小学四年级的女孩子,每天早晨,妈妈几次催她起床,她总哼哼叽叽:“再睡一会儿。”如果真迟到了,她又会抱怨父母不把她拽起来,害得她被老师批评。父亲决心换个办法,他告诉女儿:“上学是你自己的事情。从明天开始,该几点起床你调好闹钟。如果闹钟响了你还赖被窝,你就赖吧,一切责任自负!”父亲心中有数:孩子跟父母撒娇,在老师、同学那里还是很在意自己形象的,岂敢总迟到。果然,第二天早上闹钟一响,女儿腾地跳下床来。从那时起,女儿早晨起床再也不用催了。
由此可以看出,孩子的潜力很大,可以做很多事情,只是因父母的溺爱剥夺了他们自立的能力。
孩子是一张白纸,家长应从点滴做起,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和动手能力,有利于孩子将来面对复杂的工作,在未来的生活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