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治好呼吸病把住宝宝健康门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0日 08:43  海峡都市报 
治好呼吸病把住宝宝健康门
治好呼吸病把住宝宝健康门

  宝宝反复患支气管炎可能是得了哮喘

  问:我的宝宝今年才四岁半,只要感冒,就并发支气管炎,不停地咳嗽;为了预防宝宝生病,我们总是倍加小心,穿多了怕热着,穿少了怕冷着。可尽管万般注意,百般小心,宝宝还是时不时地患病。有没有什么好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专家解答:如果宝宝反反复复患支气管炎,咳嗽,从大的方面说,与宝宝的免疫能力低下有关。从具体的疾病来说,则很有可能是得了不典型性哮喘,或者某些过敏性疾病。应该到医院做相关的检查,如检查过敏原等。

  此外,家长也应该与医生在护理方法、宝宝体质、喂养方式、营养状况、治疗方法、预防措施等诸多方面进一步沟通,以保证孩子得到正确的预防和治疗。

  延伸阅读:不典型性哮喘

  婴幼儿不典型性哮喘的临床特点是反复呼吸道感染,但很少发烧,常鼻塞、流涕、打喷嚏,特别是顽固性咳嗽,时常被家长认为“又感冒了”,“体质差”。不典型性哮喘患儿本身常常是过敏体质,大多数孩子免疫功能紊乱,很容易反复呼吸道感染。

  孩子的扁桃体不能随意切

  问:我孩子今年10岁,他从小一感冒就扁桃体发炎、肿大,现在上小学了还是这样,因为扁桃体肿大造成呼吸不畅,成天无精打采,难以集中精力听课。有的医生说干脆把扁桃体割掉,有的医生却说不要割。不知道要听谁的,到底扁桃体能不能割啊?

  专家解答:扁桃体和腺样体发炎肥大后,确实是影响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的因素之一,但家长要注意的是,只有儿童的扁桃体发炎化脓了,肥大到了影响正常生理功能,有器质性病变出现,才可以考虑手术摘除。因为扁桃体毕竟是人体的一个免疫器官,摘除了人体就少了一道防御病菌的“大门”。

  一般来说,孩子长到10岁以后,已经过了发育高峰期,扁桃体的腺体不会显著长大。如果感冒过后没有化脓,只是一般炎症,就不主张割掉;当然如果反复发炎化脓,感冒过后还是这样,那就要考虑割掉了。因为这时的扁桃体不仅丧失了正常的防御功能,反而成为新的病灶。

  延伸阅读:扁桃体的功能

  扁桃体、腺样体是人体的重要免疫器官。它既产生各种免疫球蛋白,具有体液免疫作用,也有一定的细胞免疫作用。其中扁桃体产生的免疫球蛋白免疫力很强,可抑制细菌对呼吸道黏膜的黏附,并可抑制细菌的生长和扩散,对病毒也有中和与抑制作用。因此能对付侵入机体的各种致病微生物,起到抗病作用,被称为人体的“健康卫士”。

  儿童哮喘可以根治吗?

  问:我孩子患哮喘病已经三年了,看了不少医生,用了各种药物,但是始终不能断根,这让我忧心忡忡。难道儿童哮喘就不可以根治吗?但是也有人说,小孩患哮喘不要紧,长大了就会自然痊愈的,这是真的吗?

  专家解答:哮喘能否根治?这是许多患儿家长共同关心的问题。从临床实际来看,确实不是所有人都会终生得哮喘病的。哮喘是否根治往往与患儿的起病年龄、病情轻重、病程长短、治疗是否及时和适当以及是否有家族哮喘病史或过敏史有关。

  有一部分患儿的哮喘病到了青春期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乃至不发,这是因为哮喘病因复杂,有体质因素,也有环境因素等,有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体格锻炼增强了体质,同时也增强了抗感染及抗其他疾病的能力,从而减少和控制了哮喘的发作。有的人长大后可能因环境条件的改善,避免了与过敏原的接触。所以哮喘不再发作。

  但也可以看到有一部分幼时发作频繁的患儿,成年后仍有发作。现在一般认为,有哮喘家族史的,或者具有家族过敏史的,或者幼时病情频繁发作的患者,都属于难治的,必须长期规范性治疗,才能控制病情,使其缓解。

  延伸阅读:一种关于青春期哮喘减轻的说法

  有研究认为,人到青春期时体内各种功能发育基本成熟。一般认为哮喘与内分泌功能有关,哮喘患者往往伴有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如果患儿小时得到适当的治疗,减轻疾病对机体的影响,等到青春期以后内分泌功能逐渐成熟,就可以使哮喘得到控制。 

  指导专家

  林甦省第二人民医院小儿科主任医师


相关报道:3月要防4种呼吸传染病  
          防治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有法  
          春季宝宝怎样远离呼吸道病  
          春季小儿呼吸到疾病的预防  
          早春预防呼吸道疾病的措施 
          中医调理可远离呼吸道疾病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宝宝  呼吸疾病  治疗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