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喂养:吃不仅与营养有关

http://www.sina.com.cn    《怎样吃,宝宝才能聪明又健康》 

  吃不仅与营养有关

  经常遇见追着宝宝喂饭的家长,吃是人的一种本能,可是为什么想让宝宝张嘴吃口饭这么费劲呢?为什么有那么多宝宝吃不下东西呢?主要原因是喜欢催逼宝宝吃饭的父母太多了。在吃饭问题上同宝宝斗狠比犟,父母没有不败的。如果换一种思维方式呢?

  场景一:2岁的小男孩豆豆,白天是奶奶带,爸爸、妈妈下班回家后由爸爸、妈妈带。豆豆从小不爱吃药,奶奶就按着灌。有一天晚上,豆豆流鼻涕,需要吃药,奶奶上来就说:“我来按着!”豆豆就一直哭,死活不吃药。等豆豆情绪稳定下来的时候,妈妈跟他说:“豆豆,爸爸、妈妈要喝咖啡,你喝吗?”豆豆说:“喝,我自己冲!”妈妈拿了一个大杯子、一个小杯子,大杯子给爸爸、妈妈,装的是咖啡,小杯子装的是药。在妈妈的帮助下,豆豆自己倒水,然后自己喝了,还说“咖啡”很好喝、有点甜。

  平常,奶奶总说豆豆不吃水果、不喝水,因此她总是追着豆豆喂,奶奶的观点是:小孩听不懂,你跟他说那么多没用!可父母回家后,豆豆自己吃水果、喝水都非常好。豆豆其实很聪明,会自己选择喜欢的食物。爸爸、妈妈拿出几样水果来让他自己选,而奶奶总是不管豆豆爱不爱吃,硬塞给他。

  心理学有个名词叫做“未成长”,是说生理年龄成熟的人,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得未成年,或者叫做不愿意长大去承担责任和义务。现代社会的“啃老族”、离婚率居高不下等社会问题的形成,究其根源,就是在宝宝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只是在物质上给、给、给,关心孩子的饮食营养,却忽视了孩子的精神营养。对于几个月,甚至一两岁的小宝宝来说,他的生活就是吃喝拉撒睡玩。吃什么、玩什么、什么时候睡觉,在家长眼里都是生活小事,但在宝宝眼里却是很大、很大的大事。如果他连自己吃什么、吃多少、什么时候吃都没有选择权和决定权,他的责任感和独立意识从何建立呢?很多父母都觉得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其实孩子懂得很多。

  国外曾有育儿专家称:1岁以内的宝宝智商相当于一台配置极高的电脑,父母的言行就是装进去的启动和应用程序。唯一和电脑的区别是,程序装进宝宝的大脑就不可以删除了,只能打补丁或者升级。与其硬逼着宝宝吃这、吃那,不如把营养知识编成生动的小故事,宝宝一定会接受。

  场景二:宝宝生病了,天天得喂他吃药。可是味苦、口感差的感冒药让小家伙喝得好怕,坚决表示不要再喝啦,无论妈妈怎么哄、怎么劝,小家伙就是不肯乖乖喝药。妈妈试图给宝宝灌药,宝宝也不配合,咬着牙,闭着嘴,要么就是不咽,结果喂一次药洒得哪儿都是,喝的没有洒的多。

  妈妈好生气,对宝宝说了很多“威胁”的话,可是小家伙一点儿都不畏惧,就算妈妈不让宝宝上床睡觉,小家伙也不为所动,自己坐在客厅沙发上。妈妈把屋子里的灯全关上,他也不怕,一动不动地坐在沙发上。妈妈拗不过他,让他进屋睡。可小家伙很有个性,竟然对妈妈说:“宝宝不喝药,妈妈不让宝宝睡床上,宝宝就睡沙发上。”还推着妈妈,让妈妈去床上睡觉。

  看他一个人待在漆黑的客厅里,妈妈真的好心疼,把他抱回屋,可是小家伙还不肯,说:“宝宝没有喝药,不回屋睡啦。”妈妈哄了他半天,他才肯跟妈妈回屋睡。

  后来妈妈想了个好办法,告诉宝宝药是奥特曼的能量,要到肚子里去打败怪兽的。问宝宝:“你是帮奥特曼呢?还是帮怪兽呢?你说药苦不要喝,可是奥特曼等着能量呢。”结果宝宝就大义凛然地主动喝药了。

  场景三:睿宝味觉比较敏感,喜欢吃干粉,所有的食物,包括奶粉,都是直接拿来吃。方式是把小手指在奶粉桶里捅一下,再舔沾在手指上的奶粉,或者把奶粉撒在小碟子里,用小舌头舔着吃。妈妈则坦然告诉宝宝(让宝宝自己选择):这么吃可以,但是吃完必须喝一定量的水,否则就会上火,鼻子出血哦。

  母婴俱乐部聚会的时候讨论这个案例,心灵指导师说:“这是一个父母与孩子的交流过程,或者叫控制与反控制,再控制与再反控制的过程。很小的宝宝就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社会规则与思维方式,家长应把握好这个与宝宝斗智斗勇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引导很重要。我们首先要知道,宝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这类宝宝一般味蕾比较发达,又处在好奇心重的口唇期,用嘴巴感觉、接触世界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宝宝在品尝原汁原味食物的过程中,会不断刺激脑细胞发育,并且有数据表明,这种味觉上不同的刺激对智商和情商的发育大有裨益。

  场景四:果果还没长磨牙,每次咀嚼虾皮很费劲,而且常常吃都能灵活地把它分辨并吐出来,弄得妈妈面对果果发育超前的味觉和小舌头的灵敏度哭笑不得。但虾皮可是食物补钙的龙头老大啊,聪明的妈妈把无盐的淡虾皮晒干粉碎成末,与西葫芦面粉鸡蛋搅拌在一起,烙成软饼,果果便欣然接受了。

  当宝宝开始主动要求添加辅食的时候,家长需要关注宝宝对食物感兴趣的范围、反应的强度、主动性和适应性等,宝宝会在这种吃的过程,或者叫做玩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自己的社会意识。能够关注这一点的家长,在宝宝奶和辅食转换的时候、饮食结构调整的时候基本不会有太大问题,而多数家长只注重结果,一味地强迫宝宝接受自己的意志,而忽略掉宝宝最需要的发育过程,导致宝宝偏食、厌食,对食物产生抗拒心理,甚至因营养摄入不足导致免疫力低下。

  所以我经常给家长的建议就是:别管宝宝怎么吃的,吃进去是王道!

  对于宝宝,我们可以引导,对于在育儿问题上经常发生分歧的长辈,也同样适用此方法。经常有妈妈反映,说长辈喜欢用自己的嘴巴咀嚼过的食物喂宝宝,虽然抗议过数次但效果甚微,想找到一个解决办法。每次遇见这类问题,我都要给家长讲一个故事:

  闺蜜思思今年23岁,是个漂亮的女孩,2岁的时候因烫伤,造成大面积的肌肉溃烂和萎缩。因那个年代医疗条件落后,思思的母亲在倾尽全力仍无好转的情况下,无奈地听从一个老中医的偏方,每天用舌头舔去宝宝溃疡面腥臭且浓苦的脓毒,就这样,思思度过了危险期,成长为现在健康美丽的女孩。

  我们敬重思思的母亲,同时也在思考一个问题:平时我们接触的理论知识:口腔唾液含有不利于人体的细菌甚至病毒,所以不要给宝宝成人咀嚼过的食物,这个理论到底正确与否?

  翻阅资料得知:唾液是身体津液的一种,唾液由口腔周围3对唾液腺分泌产生,俗称“口水”。唾液内含淀粉酶,经过排泄管流到口腔,可以消化淀粉。近些年,美国一些专家通过试验表明,口腔唾液不仅仅有助于消化,而且是人体第一道抗癌防线,它具有很强的防癌效果,即使是致癌作用很强的黄曲霉菌素、亚硝酸盐也不怕。他们还发现,唾液只要与食物接触30秒钟就能充分发挥作用。因此,专家建议每口饭最好咀嚼30次再咽下,这恰巧和我国传统养生学中要求人在吃食物之时要细嚼慢咽相吻合。

  唾液有着再精细的食物料理机都达不到的食疗效果,从这个角度上说,如果家长给宝宝自己咀嚼过的细腻食物,会帮助脾胃虚弱宝宝尽快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也就是说,健康的家长,在咀嚼食物的时候是给予宝宝一种健康的、正面的能量。但这仅限于健康的家长,如果体质虚弱、浑身病痛的人,给宝宝自己咀嚼过的食物,则带有负能量,这种能量对宝宝来说则是一种伤害。

  我们是否能和长辈这样沟通:“您可以这样喂宝宝,前提条件是您也要养好身体。只有您的身体好了,宝宝才能好,这个家庭才能和谐健康地运转下去。”

分享到: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更多关键字: 宝宝  营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