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成年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同样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目前,广州就涌现了不少儿童心理辅导机构,很多早教机构、教育机构也提供相关的咨询与辅导。但是,这类心理辅导课程的收费不菲,一期10节课动辄要几千元甚至上万元,一般家庭都很难承受。同时,儿童心理辅导机构中也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个别机构经营状况堪忧。
3至8岁小朋友最易有心理问题
两年前,第一次见到小熊时,广州“乐高天地”儿童机器人情智培训中心的刘一黎先生介绍说,5岁的小熊就哭个不停,不愿意进教室。小熊母亲说,小熊在幼儿园的集体感和动手能力都相当差,脾气也特别犟,只肯穿黑衣服。刘一黎认为,这反映了小熊觉得自己不受重视,被家长逼着去上学。于是,刘一黎当时就故意模仿小熊装哭,还说:“看我和你谁哭得更大声一点?更好听?看你能不能赢我,不能赢你就要进课室。”刘一黎发现,只要是大人要求做的事情,小熊就会反抗,但和老师平等竞争时,就失去了反抗目标。所以这个装哭激将法,成功让小熊止了哭,还跟老师进了教室。
50%儿童出现心理问题
上第三次课时,小熊的家长欣喜地告诉刘一黎:“儿子在饭后可以自己洗碗了。”原来,进入培训班后,刘一黎就让辅导老师安排小熊做机器人并和其他小朋友比赛,还让他在课后帮老师收拾教具。刘一黎解释,这是在暗示小熊“你行的,你能胜任”。上完第四次课后,小熊回幼儿园时就会主动帮老师管理其他小朋友。小熊一共上了36节课,现在已是小学一年级学生,还当上了班干部。
刘一黎告诉记者,小熊就是典型的儿童心理问题情况。儿童心理问题,是指儿童在心理和行为出现了问题,但又没达到长期心理障碍的程度。他介绍说,一般来说,3~8岁的小朋友出现心理问题的几率较大,诸如多动倾向、焦虑倾向、依赖倾向、怕输倾向等。近年来,50%以上儿童在这一阶段会出现上述情况,只要及时进行辅导,就不会转变成严重的心理问题。但由于不少家长无暇顾及孩子,部分学校的管理也不够人性化,才引发各种心理问题。据广州医学院的调查显示,广州儿童有感觉统合失调症状者高达10%~30%,已与多动症、学校恐惧并列为三大儿童心理问题。
越来越多家长愿送孩子治“心病”
广州众慧心理咨询中心的辅导师张洁小姐说,“早教热”推动了近年来儿童心理咨询的普及。很多年轻家长都是接触了早教后,才开始重视儿童的心理成长。据介绍,近两年,尤其今年以来,该中心的儿童心理咨询业务量有了明显增长。今年暑假,来接受心理辅导的小朋友比去年同期多了一倍。一方面,是因为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心态放开,愿意让孩子接受心理辅导。另一方面,中小学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以该中心为例,相当多小朋友都是学校老师发现问题后介绍来的。
“乐高天地”的刘一黎先生也告诉记者,进入21世纪后,各种儿童心理咨询辅导机构就开始逐渐被家长所接受。据他回忆,2000年前后,广州只有一两家专业儿童心理咨询辅导机构,现在已经有近10家了。
广州医学院儿童心理素质训练基地的首席心理咨询师钟老师则表示,她目睹了近10年来家长对儿童心理辅导的接受过程。13年前,广州医学院是全市率先引入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的机构,刚开时只招收了一两名学生。现在,越来越多家长看到效果后来报名。据了解,目前全市有数十家机构在使用感统训练,广医儿童心理素质训练基地的在训学生就有五六百人,绝大多数市内三甲医院也设立了儿童心理治疗培训服务。
在儿童心理问题日益引起重视的同时,心理辅导课程的收费却令不少家长望而却步,一期10节课动辄要几千元甚至上万元,一般家庭都很难承受。同时,儿童心理辅导机构中也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个别机构经营状况堪忧。
记者走访发现,目前到各类机构接受心理辅导的儿童,基本来自中高收入家庭。广州医学院儿童心理素质训练基地主任张美莲透露,广州的私营儿童心理咨询辅导机构,进行感统训练的“行价”,大概是100元~300元/次,按一个学期十次计算,至少要花几千元,一个疗程花一两万元也不少见。广州医学院儿童心理素质训练基地由于是公益单位,收费相对低,但一期十次也要800元左右。
众慧心理的张洁坦言,目前来接受心理辅导咨询的小朋友,家长多是本地公务员和白领或东莞、佛山等珠三角城市的私营业主。一来是这类中高收入家庭的家长无暇顾及子女,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几率较高;而且心理辅导的收费较高,普通家庭很难承受。即使是中高收入家庭,很多时候,孩子的情况有明显改观后,家长就会提前中止治疗,辅导老师也很无奈。
专业性不强的辅导机构难以为继
除了昂贵的收费,不少家长也对目前流行的感觉统合训练颇有异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长说,他曾带孩子参加过某儿童心理辅导机构的课程,虽然说起来比炫,但实际观摩后,发现不过是孩子们在一起玩耍、讲故事。“这些内容家长不能自己做吗?”
对此,“乐高天地”的刘一黎说,广州提供感觉统合训练的机构确实很多,除了儿童心理辅导机构,不少中小学也有相关设备。但感觉统合训练除了需要设备,最重要的是要有专业的辅导师。辅导师能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
目前市面上确实有些机构,由于专业性不足,而遇到“招生荒”。即便降低收费,也很难维持生存。刘一黎举例说,广州的一家亲子体育运动机构,同时还开设儿童心理辅导项目,近年来一直都在亏损。这家机构采用的是健身中心的管理模式,主要是利用儿童欢乐天地、游泳池等游乐设施,以及玩橡皮泥等游乐项目,让儿童游戏玩乐,借此对儿童开展感觉统合培训。“虽然环境很优美,但软件专业性不足,像玩‘反斗城’这样的项目,家长认为一周甚至一个月不去也没什么问题。一个学期收费6000元,几乎没有家长愿意报名,后来打了八折,也只有几个家长报名缴费。”有不愿透露姓名的行内人士说,该中心目前只能依靠售卖10元一张的游泳票维持经营。而现在天气冷了,顾客也越来越少了,可谓是惨淡经营。
私营机构缺扶持管理
此外,刘一黎先生还认为,政府和社会应对儿童心理辅导机构给予更多的重视。他说:“目前开始儿童心理辅导机构的要求比较高,私人租赁或拥有培训场地至少要60平方米, 3~4名获得高级职称的教师,还要拥有教育部门提供的批文。但除了‘国字号’,一般的私营机构很难拿到‘培训牌’。因此,市面上确有个别私营的儿童心理辅导培训中心是无牌经营的。建议政府应以商业模式管理这些培训中心,可对要求作灵活调整,并多加扶持。”
儿童心理辅导新办法
“玩手指”、做手工调节情绪
广州医学院儿童心理素质训练基地开设了13年。3年前,他们又针对3~13岁儿童推出了“手—眼—脑协调”专项心智训练。张美莲主任告诉记者,这是感统训练的延伸,看似深奥,其实简单来说,“玩玩手指”就可以矫治儿童一些行为和学习障碍。
去年10月,10岁男孩小刚来到训练基地就诊。小刚上小学后,就被发现注意力不集中,还常跟同学闹矛盾。咨询师钟老师发现,这跟他的成才和家庭环境有关。小刚父母都很忙,他自小由外公外婆照料,家里楼层较高,又没有电梯,所以很少去玩耍。而且,小刚家里很讲干净,家人不让他随意爬滚玩耍,导致他的触觉和人际互动能力受限,动手能力也非常差。直到上小学一年级,小刚还不会自己用勺子吃饭,也不会绑鞋带和拉拉链。
小刚接受大半年训练后,生活基本可以自理,朋友圈也大了很多。他所接受的训练其实很简单,就是每周做一次、每次半小时的手指操等。其中,小刚做的6套手指操主要是做双手交叉拍两边肩膀等动作,此外,还进行一些剪纸、穿绳子等包含精细动作的活动。
为什么“玩手指”这么有效呢?钟老师说,“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玩的游戏,很多都要自己动手、自定游戏规则,例如剪纸、雕花、扔沙包等。但这些游戏已经逐渐被淘汰,现在的小朋友的玩具都是现成的无需动手处理的,比如一按钮就能发声的电动玩具等,影响了小孩的发展。”
钟老师说,不少望子成龙的家长希望孩子三四岁就会写字、算术,但这个阶段最应该训练的是动作发展能力,也就是手指的操作能力等。如果没能适时发展好这种能力,将造成大脑功能失调,可能导致孩子经常在家中捣乱、自控能力差、冲动等,还不懂得恰当地用语言表达自己,只会发脾气,导致进一步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
玩偶戏剧帮孩子讲述创伤事件
除了以运动为主的感觉统合训练,针对已经造成某种程度的心理伤害、不愿与人交流的小朋友,还可以通过用玩偶代替现实人物表演小型戏剧的方式,帮助他们重新建立社会关系,理解“创伤”事件的意义。
众慧心理的张洁说,对于一些学龄前孩子来说,由于尚未建立对世界的基本看法,难以理解人际关系,因此,遇到带来心理伤害事件时,不但无法处理,甚至连清晰的表述都很困难。通过画画、讲故事等,能帮助小朋友讲述自己遇到的问题。
辅导机构有时还会通过玩偶小戏剧,用带动物玩偶代替实际生活中的人物,让小朋友用玩偶重演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情况和问题,心理辅导师则利用玩偶剧帮助小朋友理解人际关系。比如,在幼儿园里常被同学欺负而且不知道怎么告诉家长的小朋友,在进行玩偶剧游戏时,会用“大鲨鱼”这种有攻击性的玩偶代表欺负自己的同学。辅导师就能借此帮小朋友理清人物关系,完成对整个事件的叙述并重新整合人际关系,逐渐摆脱伤害和影响。
做个机器人培养成就感
现在,五花八门的机器人培训班很多,家长送孩子去上这些班,主要是为了锻炼孩子的智力和动手能力。广州“乐高天地”儿童机器人情智培训中心,也为3~14岁的少年儿童开设了机器人班,机器人则是心理辅导的辅助手段。培训中心的创始人、青少年儿童成长心理辅导专家刘一黎先生说,他们就是以机器人为平台和中介,让孩子动手、动脑、动心,启发他们的自信心和主动性,通过完成机器人制作培养成就感和勇气。
每周一次亲子同乐日
让孩子做主放松玩耍
那么,当儿童在生活中表现什么异常行为时,有可能产生心理问题的征兆,需要引起家长的警惕呢?众慧心理的张洁认为,一个比较重要的表现,就是孩子的学习情况明显变差、成绩大幅度下降,或者是孩子的人际关系大受影响,包括和其他小朋友、家人、亲人的相处出现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首先要和孩子进行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要谨记不要追问“为什么”。例如问“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啊?为什么你不去做作业啊?”之类的问题,因为“为什么”之类的字眼让小孩子有受责备和责怪的意思,家长更应该和小孩像朋友一样的交谈,慢慢分析原因。如果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还有问题,建议家长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
平时,家长跟孩子好好沟通,是避免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最好方法。张洁建议,每周至少要有一天是“亲子同乐日”,这一天家长要和孩子一起玩,而且要营造融洽轻松的气氛,不要变成“学习检讨会”、“家庭批判会”。而且,玩什么、到哪里玩、怎样玩之类的选择,不要一味由父母主导,要先听孩子的意思,多玩一些孩子喜欢的游戏。
名词解释
感觉统合失调
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将身体各部分感觉器官(眼、耳、鼻、皮肤等)输入的各种感觉刺激信息(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组织加工、综合处理的过程。只有经过感觉的统合,人类才能完成高级而复杂的认识活动(包括注意力、记忆力、语言能力、组织能力、自我控制、概括和推理能力等)。
“感觉统合失调”则是指外部的感觉刺激信号无法在大脑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使其不能和谐运作,久而久之会形成各种障碍,并最终影响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