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场并非危言耸听的婴儿潮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0日 08:00  新世纪周刊  

  社会资源遭遇骤增或骤减,都会产生大量社会问题

  -本刊记者/陈焱

  婴儿潮来势汹汹,梳理发生在中国和世界一些地区婴儿潮的脉络和特征,它所带来的社会文化经济等影响便可窥见一斑。

  世界范围内著名的婴儿潮发生在二战后的美国。在1946~1964年间,约有8千万婴儿出生,美国把这段人口大量出生的时期称为“婴儿潮时代”。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说:“婴儿潮人口创造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股市涨幅、房屋需求、国际航空、个人计算机、电脑网络和运动休闲工具的需求”。

  类似的婴儿潮在中国解放后的历史上发生过三次。

  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原新教授介绍称:第一个生育高峰是上世纪50年代,第二个生育高峰是上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其实这两个生育高峰应该算一个,中间被三年自然灾害所打断。第三个生育高峰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那是因为1984年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调整了计划生育政策,农村人口第一胎如果是女孩还可以生育二胎,再加上第二个生育高峰出生的人口此时陆续进入生育年龄,两个因素叠加造成了又一个生育高峰。

  到了被称为跨世纪的千禧年,中国内地新出生人口达到了3600多万,远高于1999年的1909万和2001年的1702万。这一年又恰逢中国的龙年,大批千禧宝宝扎堆出生。

  光阴流转7年,2007年2月17日当时钟指向午夜时,中国的农历丁亥新年开始,“金猪宝宝”开始降生,2008年“奥运宝宝”即将来临,人口学者们称:当下正是中国第四个生育高峰的开始。

  “但这次生育高峰属于小高峰,出生人口数量不会出现太大的反弹。”原新教授解释道:这主要是因为目前中国的出生率已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再加上市民婚育观念的改变、结婚生育年龄的推迟、抚养后代成本的加大、不愿生育后代的人数量的增多、不孕不育的人数量的增多等因素,都决定了此次生育高峰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有资料显示,从“三年自然灾害”结束的1962年到国家全面出台计划生育政策的1979年,18年间,全中国约有4亿多婴儿出生,人口出生率保持在一个相当高的水平。截至1979年末人口已接近10亿大关。这一代人的显著特点是:他们出生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文革年代”,成长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改革年代”。这些在中国婴儿潮中出生的人口现在差不多都已陆续步入青壮年时期。“80后”的婴儿潮一代,因所处政治环境极其稳定、连续20多年的经济高增长等社会因素变得性格上更乐观、经济上更富有,也受到了比上一代更好的教育。

  导致“婴儿潮”的原因有民间流传的所谓“生肖定前途”之说。“这只是一部分观点而已,”客观分析,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教授认为“主要是上世纪80后一代和70年代中后期两拨尚未生育的年轻人都已到了生育适龄期,两部分人叠加造成了生育高峰的来临。”

  “一生拥挤”是婴儿潮带来的负效应。参看美国的历史可以发现:未曾发生婴儿潮前,美国经济运行平稳,但当这一代人进入就业市场的时候,因为人多就业压力大,带来的失业和低收入使得社会环境变坏,找不到工作的人开始颓废、闹事。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的美国被称为战后黑暗的时期,肯尼迪遇刺、越南战争、经济衰退,都发生在这段时间。“人均资源的突然变少、人们心里不平衡使得各种矛盾开始激化。推及中国的现状,单从教育资源上来看,北京的幼儿园在减少,小学也都在撤并。突然激增的人口必然造成受教育机会的竞争。”翟振武不无担忧。清华大学人文科学院院长李强解释称:“因为学校数量有限,就算给你增加一些教学设施,但不可能是很优秀的教学设施,所以你上学的机会就等于降低了”

  人口骤增打破社会均衡不光体现在教育上,中科院人口专家郑真真认为,婴儿的出生需要社会来负担,所以社会资源遭遇骤增或骤减,都会产生大量社会问题,必然带来的三大现实难题是:教育设施的不足;医疗、就业、养老的压力以及政府管理流动人口的难度。此外,相关专家分析并预测:2020年前后中国将步入老龄化社会,此时的劳动力人口出现由峰值而下行的拐点。2030年前后,中国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的比例预计将达到17%左右。现在的计划生育、晚婚晚育以及正在兴起的丁克家庭将使未来的劳动力数量锐减,处于巅峰的生产力也将随着婴儿潮人口的老去而滑落,未来谁来赡养这些老人呢?婴儿潮的负面冲击将全面显现。

  准爸日记

  -Walnutroof

  2006年12月6日

  在第一妇婴保健院,忐忑不安的她,从小房间里面的医生手中接过测试结果,看了一眼,带着笑羞涩地塞给了我。已经不用看,从她的表情中,就已经知道测试结果了。是幸福?是紧张?是兴奋?

  那种感觉难以形容。

  打电话给已经做妈妈的同事,咨询了防辐射服事宜,然后买了一件。第二天到了单位,已经众人皆知了,同事送我一个昵称,猪爸。呵呵,猪爸就猪爸,有点像猪扒,味道应该不错。

  2006年12月20日

  抓紧时间补习养育知识。从11月26日着床开始算起,小猪宝宝已经三周了。按照书上的说法,现在是针尖宝宝,才针尖那么大。

  猪爸和猪妈在讨论猪宝宝的名字,猪爸建议“刘光明”,而猪妈建议“刘念臣”。

  还能叫什么呢?流浪?流氓?熘肥肠?还是叫“流星锤”更好一些吧。

  2006年12月20日 补记

  今天去做了B超,结果很好。猪爸和猪妈放心了,一是果真有宝宝了,二是没有其他的情况,毕竟,怀孕的最初阶段是危险期。

  猪妈老是抱怨自己丑,因为脸上长痘痘、不能做头发、不能画眉毛、还必须带框架眼镜。猪爸笑而不答。其实,还不够丑,因为据说孕妇丑会生小公猪。

  2007年1月29日

  今天是2007年的1月29日,从2006年11月6日算起,今天应该在11周了。

  在过去的几周中,发生了一些需要记载的事情。猪妈前两周有些感冒,不太严重,但的确把我们大家都吓坏了。猪爸想到喝姜汤,于是让猪爸的奶奶熬了姜汤(据猪爸的妈妈事后说,放了太多生姜,对宝宝不好,因为是活血的)。猪妈喝了三碗,感冒倒也好了。这段日子天气该冷不冷,又传禽流感重发,真是一个让人担心的季节。

  2007年1月29日 续记

  还要说说胎教。我们的小猪现在叫光光,名字好像不怎么雅致,但猪爸和猪妈喜欢,猪爸尤其喜欢。现在猪爸和猪妈每天都要和光光说话,远远地摸着光光,告诉他猪爸和猪妈爱他,向他问好,并给他听音乐。

  当然,猪爸和猪妈现在还没有收到回复,但是他们知道,光光其实已经听到他们的声音,感受到他们的爱心,并迫不及待地想和他们见面说话了。中国人算虚岁应该是有道理的,因为在娘胎里面,小孩已经是一个家庭成员,已经有感应和交流,出生前已经经历了这个世界,所以,从出生开始计算年龄不尽精确。

  拿什么给光光胎教呢?据说莫扎特的音乐可以大大培养小孩的智力,猪爸这就买碟去。

  2007年1月29日 还要再补一段

  有句话说,小孩是父母情感的纽带,不尽其然。对于都爱小孩的父母而言,小孩就是一个武器,一个筹码。从猪爸和猪妈身上就可以找到证明。现在猪爸动不动就和光光说,光光啊,你妈妈不乖,不早点睡觉,对你不好;猪妈也会动不动对光光说,光光啊,你爸爸不乖,动不动就对妈妈凶,欺负妈妈。可怜的光光一定被猪爸和猪妈烦死了,也搞不清楚应该站在哪个立场上了。

  通常而言,孩子总是和异性亲,从这点而言,猪爸倒是希望生个小母猪,可以和猪爸联合起来,一起对付猪妈。

  最好是一公一母,一边一个,既让猪妈省事,也让猪窝更有乐趣。

  2007年1月29日 续今天还有得一记

  才三个月不到,猪妈就被光光弄得有些心烦。逛街不能逛,头发不能弄,晚上早回家,白天睡不醒。惟一的好处就是桌面上可以正大光明地拒绝喝酒了。但天天要穿防辐射服,猪妈不乖,已经有2天忘记了。尽管据说防辐射服仅起到心理作用,但不穿让人感觉很不爽,好像光光就暴露在各种辐射之下,

  好可怜啊。

  2007年2月5日

  网上说孕妇下面见红的现象,1/4孕妇会碰到。碰到的孕妇中,一半可以顺利生产,另外的一半中,30%自然流产、10%宫外孕,还有10%是其他疾病。所以,昨天晚上见红后,确实把一家子都吓坏了。猪妈也特别紧张,都快哭出来了,猪爸的头也一下子有些晕,一边安慰猪妈,一边忍住不想坏的结果。

  今天早上去了一妇婴浦东分院检查,做了B超,光光很好,也有了第一张照片。这下大家都放心了,不过还是要打7针黄体酮,并让猪妈休息两周。

  2007年2月12日

  上周一带猪妈去看医生,最大的收获,除了保胎以外,就是有了光光的照片了。

  尽管看得不很清楚,但是小手和小脚以及大脑袋还是可以分辨的。

  看到光光的照片,猪妈自然是很兴奋,猪爸兴奋之外,更感到责任重大。猪爸其实是个大老粗加乐天派,对什么都不会太在意,最喜欢说的就是:无所谓和随便。但是,看到光光的照片,猪爸的心情倒是沉重了许多,真的希望可以祈求上帝保佑光光平安。

  2007年3月1日

  猪爸猪妈和光光的爷爷、奶奶、太爷爷、太奶奶住在一起,能和睦相处,在现时现地,已属不多。

  但和睦相处并不代表没有矛盾。春节期间,猪妈面临的最大矛盾就是早饭与懒觉不能兼得。猪妈的选择当然很简单,懒觉优先。但心疼光光的猪爷爷和猪奶奶可不喜欢猪妈睡懒觉,生怕饿坏了光光。于是,每天早上9点便提供各种唤醒服务,就差没直接从猪窝里面把猪妈揪出来。

  对于这种矛盾局面,猪爸已不是第一次处理,深谙“无为即大善”和“和为贵”的重要性,在两股强大的势力之间小心翼翼地寻求平衡点。而且,猪爸自己也搞不明白,从科学的角度而言,懒觉与早餐之间,到底何者为先,故按兵不动乃上策。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