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中心 > 教育中心 > 正文

 一个普通孩子的中考之路(2)
 2005年12月09日 10:37 《中国家长教子书》

  每每看到一些学生成绩不够理想,家长或焦头烂额、无所适从,或放任自流、听之任之,我总为这些孩子不平,为这些家长痛心。其实,大部分孩子的智力是没有多少差异的,这些孩子并不是天生的不成功者,往往是因为父母的娇宠、溺爱、放纵,使成长的花朵结不出丰硕的果实。

  花朵结不出果实,还可以寄希望于来年;而孩子的培养却是季节不等人的,错过了培
育的黄金季节,往往就会颗粒无收,让人后悔莫及。

  我在懵懵懂懂中,浪费了孩子早期智力开发的宝贵时间。当我猛然发现孩子已大大落伍的时候,我选择了导学。通过吸取周围家长的成功教子经验和失败教训,通过向书本求教,我逐渐对教育孩子有了一点粗浅认识。

  在导学过程中,我们经历了坎坎坷坷、磕磕碰碰,因为我们对怎样培养孩子爱学习、肯钻研的习惯,缺乏应有的经验。其间,我们也需要学习,也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一步一步地尝试着各种教育孩子的方法。深刻的教训,迟到的经验,使我们既有失误的后悔,也有成功的喜悦。我把导学的经历记录下来,无非是希望以此为鉴,为大家提供一份教子心得。

  我的孩子并非十分出色,要成为一篇文章中的主角,还有些勉强。可是把一个错过了早期智力开发,并且小学成绩又非常一般的孩子培养成中考的佼佼者,进而考进理想中的省级重点高中,我多少还是有一些体会的,这些体会或许可以给那些将与我们同样境遇的孩子和家长们一个参考。

  在读小学四年级以前,孩子一直是“放野马”式地养育着。对待孩子,我们在思想上缺乏必要的引导,在学习上从不给予细致的辅导,缺乏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

  我和阿骏的爸爸都是在苦海中泡大的孩子,但是因为读书勤奋努力,成绩优异,所以没有因家境贫寒而中断学业。我们先后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考入中等专业学校,学习两年后分别分配到铁路和报社工作,逐渐摆脱了贫穷,过上了比较宽裕的生活。

  1990年1月5日,我们的儿子阿骏呱呱落地。阿骏的爸爸很喜欢儿子,阿骏刚出生时,他笑得连嘴巴都合不拢,连走路也在自个儿笑呢!他沉浸在初为人父的喜悦和忙碌之中。

  我们夫妻俩都是外地人,双方母亲都不在杭州。阿骏小的时候,我请了一年长假带他。到阿骏18个月大时,我们便急着把他送到幼儿园。

  阿骏2周岁前,我还在萧山火车站工作,而家安在杭州,两地奔波,其辛苦不言而喻。这段时间我们实际上连照顾好孩子的精力都没有,更没有意识到孩子要早教。

  孩子读小学了,当别的家长为孩子选择理想的学校而奔波忙碌时,我和他爸却很不以为然;有朋友曾善意地提醒我们把孩子放到教学质量好一点的民办小学去读书,我们也没有在意,而是把他放在离家很近的一所普通小学读书。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我们一直观念落伍,极不重视。我们总认为孩子读书要靠自己,劝慰自己“儿孙自有儿孙福”。

  我们总是错误地认为,我们之所以能够从农村学校中脱颖而出,能够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学习,主要靠的是自己对知识的渴求和自身的努力、勤奋和韧劲。我们的父母都没有什么文化,每天都为生计疲于奔命,根本没有能力、没有时间来督促和操心我们的学习,因此,我们的学习全靠自己“两眼一抹黑”地摸索,全靠自己的自觉(当时一个朴素的思想就是“跳出农门,吃上皇粮”)。而现在自己的孩子已在城市的学校里学习,比我们当年的生活、学习条件好多了,所以孩子理应不需要我们的帮助和督促,并且应该学得更好才对。

  孩子上学后,我们除了忙于自己的工作外,根本没有在孩子的教育上花什么精力,也根本没有意识到在孩子教育的起步阶段,要特别注重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面对孩子成绩不好的现实,我们总是归咎于孩子,埋怨孩子不聪明,学习不勤奋,而认为与自己无关。

  事实上,在读小学四年级以前,孩子一直是“放野马”式地养育着。对待孩子,我们在思想上缺乏必要的重视,在学习上从不给予细致的辅导,缺乏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我们生孩子,养孩子,却没有认真履行培育孩子的职责。

  现在看来,我们这种自以为是的错误观念,是导致孩子成绩平平的直接原因。在盲目的嬉耍中,在放任自流中,孩子的成绩一直不理想,只有中等水平,有时甚至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关键字:家庭教育  中考  早期教育  

爱问(iAsk.com) 共找到相关网页约2,310,000篇。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评论】【论坛】【 】【打印】【关闭




亲子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8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