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H1N1流感来袭,又让人回想起当初的“非典”时期的公共卫生秩序。那段时间,随地吐痰的少了,当着别人的面打喷嚏的少了,乱扔垃圾的少了……谁都怕当成乱传播疾病的众矢之的。
有关专家指出,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避免病毒传播的有效方式,市民应全面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当前,人们又该消除哪些卫生陋习?又该建立哪些良好的公共卫生道德呢?
这些传染病
卫生陋习“推波助澜”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马洪波介绍,在传染病流行时期,生活陋习加快传染病的传播。
当你在人群中,忽然鼻子发痒,在毫无掩饰的情况下打了个喷嚏时,你周围的空气中就有了体积在15-100毫米的黏液飞沫。它们虽然在空气中悬浮的时间不久(通常不超过几秒钟),但它们最远距离可达4~5米,病菌会飞快地被你周围的人群经呼吸道吸入眼、鼻、口等部位的黏膜……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感冒、百日咳等疾病,均可经这种方式传播。
而随地吐痰更是一种极为恶劣的卫生陋习。一口痰中含有无数的细菌病毒,在通风不良的人流密集场所,非常容易造成呼吸道传染病的大面积流行。市三医呼吸内科主任医师施肖红介绍,患有开放性结核病的病人痰内可能含有很多结核杆菌,在咳嗽、随地吐痰或打喷嚏时,很容易将致病菌经飞沫传染给周围人群。
现在的中老年市民一般都会记得1988年初在上海市发生的大规模肝炎感染事件。当时上海市患甲型病毒性肝炎的病人达29万人。调查发现,这次流行的罪魁祸首就是生吃毛蚶。由于上海当地居民有生吃或吃半生毛蚶的饮食习惯,而当时正值大丰收的毛蚶受水体污染,以至于引起大规模甲型肝炎流行。当时这场瘟疫也波及到了杭州、宁波等地。马洪波说,当时温州也造成了板蓝根紧张脱销的场面。
反思温州,市民不也是有这个生吃海鲜的饮食习惯吗?如酒桌上点菜率颇高的江蟹生、烫花蚶,加上最近几年盛行的生吃生蚝。海产品携带的甲肝病毒非常顽强,能存活3个月左右,在开水里要煮一个小时才能被杀灭。当健康与美食不能两者皆得之时,我们是否也要管好自己的“嘴”呢?
卫生好习惯
是最便宜的“保险药”
当流感来袭,很多市民第一个想到的便是购买板蓝根,板蓝根成为了预防流感的一剂“保险药”。不少人是有病没病也要泡点板蓝根预防一下;一有点鼻塞、头痛,赶紧先服板蓝根冲剂。但有关专家指出,目前根本就没有科学证据证实板蓝根能够有效预防流感。而且是药三分毒,长期服用板蓝根也会发生过敏反应或消化系统、造血系统反应等不良反应。事实上,专家认为,目前花钱最少的“保险药”其实就在我们身边,那就是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
施肖红医师建议,一是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勤于锻炼、减少压力、足够营养,以提高免疫力。
二是要与感冒病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必要时要佩戴口罩;如果自己得了感冒,也要注意保护别人,以减少感染别人的机会;保持室内通风,少去人群聚集的地方。提到感冒,很多人会不以为然,觉得感冒是小病。实际上,感冒虽然具有自限性,一般对症治疗后,一周左右便会痊愈;但一些重症感冒也会有生命危险。
三是勤洗手,尤其是接触过钱币、商场扶梯、自助柜员机等公共物品后,要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至少10-20秒。据相关研究显示,一只未洗净的手上有四万到四十万个细菌,一克重的指甲垢里藏的细菌和虫卵有三十八亿之多;尽量不要触摸自己的眼睛、鼻子和嘴巴,因为这些黏膜部位最容易受到细菌和病毒感染;打喷嚏和咳嗽时,应用纸巾捂住口鼻,然后将纸巾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
四是食品应高温煮熟。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热敏感,56℃条件下,30分钟可灭活。比如猪肉等肉类食品至少70℃以上,煮30分钟以上。
这些坏习惯
让你成不受欢迎的人
近日,记者在市三医门诊大厅做了一个小范围的调查,对象均为来医院看病的病人和家属。大多数被调查者表示,最常见的卫生陋习是在公共场合吸烟,其次是随地吐痰,当着众人无遮拦地打喷嚏、咳嗽。记者在该院住院大楼的6~9楼外科住院部大厅看到,一群家属一溜儿排开坐在那里“吞云吐雾”,空气中的烟味比较浓郁。
市三医保健科科长杨宇澎介绍,医院规定室内都禁止吸烟,并在相关醒目位置都设置了“禁止吸烟”的标识,但很多病人及其家属都视而不见,照吸不误。对于病人来说,由于在手术过程中进行全麻后,气管要插管,肺功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再加上吸入二手烟会影响术后的恢复。而根据有关临床统计显示,如果病人术后恢复不好,则其整个恢复期要比一般的慢半个月左右。
而排在第二位的是随地吐痰现象,在市民日常生活中也并不少见。据化验,马路上百分之二十的痰都带病菌。尤其是在医院里,各种病菌相对比较多和集中,更容易引起交叉感染。对于医院的病人来说影响更甚,由于病人体质较差,免疫力低下,更容易受到病菌的侵害。
此外,有一个卫生陋习却值得大家引起注意:那就是感冒发烧后,到医院等公共场所不知道要戴口罩。在记者的调查中,这个卫生陋习都被忽视了,也可以说是大家根本没有意识到。杨宇澎说,记得小时候,一些同学感冒了,都会自觉戴着口罩上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时,在医院里还能看到戴着口罩的患感冒的病人。现在,几乎很难碰上一位这样的病人了,如果真的在感冒了戴上口罩上医院逛街,还要有勇气接受大家“异样”的眼光才行。他认为,当你感冒后,戴上口罩,是让自我与外界隔离的一个有效的预防方式。
-相关链接
打喷嚏
也要遵守“礼仪”
咳嗽时礼仪:
当你要咳嗽或打喷嚏时,无论你是病人与否,均应采用餐巾纸、手绢,或双手捂住口、鼻部,以防止病菌扩散;如一时来不及取餐巾纸,可采取“袖口遮挡法”,即用衣服袖管的内侧遮掩住口鼻部,同样可以防止唾沫飞舞;上述保护性措施的采取,在狭小的密闭空间中显得尤为重要。使用过的餐巾纸不能随地乱丢,应丢入垃圾箱内。
咳嗽后礼仪:
咳嗽、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否则手部的病菌可以通过互相握手、接触门把手、电脑键盘等方式,转移到这些物体的表面。此外,与人谈话时应保持一定距离,不正对他人交谈,说话语音不要过大,避免口沫四溅。
有症状时礼仪:
当你患感冒时,尤其是发病初期症状较轻,而你又必须上班或外出,且有可能与他人合用交通工具、电梯以及办公场所等,应自觉遵守“呼吸道卫生/咳嗽礼仪”,佩戴口罩,以防止病菌借咳嗽、喷嚏而传播。□本报记者 胡海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