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实录:“美术是一种语言--儿童美术教育六人谈”讲谈会(5)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9日 14:42  新浪育儿  
嘉宾(由左至右):周翔、屠美茹、边霞、潘坚、唐松梅、戴迎春

  周翔:潘老师怎么看?

  潘坚:欣赏确实很有意思,如果你不要孩子看到这么多东西,他不会感到学习这么有趣。我们带孩子去看活动雕塑,看完后改变了我们关于雕塑千年不动的认识。孩子看完后非常感兴趣,就想了解作者是什么样的人。这个作者住在法国,在美国工作,他用石头做了一条鱼,我的学生说那我就用纽扣。你了解了这个艺术家的创作思维,就会知道还有这样的东西出现,那就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传统的很多东西,比如八大山人。比如他不喜欢什么时会翻眼睛,这就让我们知道绘画可以表达情绪。这时需要老师的引导。比如我们会让他们看八大山人的落款很有特色,就像一只眼睛,在表达自己哭笑不得。那学生说我也可以设计自己的签名方式。我说不光是签名,还有印章,印章的名字是其他的。我告诉他们,中国人在过去有很多字、号来表示自己。学生说那和我上英语课时用英语名字一样啊,我下次可以签我的英文名字。美术在不同时期其实都是可以一直学习下去的,对于画家也是要自我学习的。

  唐松梅:在幼儿园让孩子欣赏大师的作品,还是有很多的顾虑的,经常能听到不一样的声音。比如和幼教的老前辈经常会有一些争执,他们会认为这么高级的东西孩子会懂什么呢?这就提到潘老师讲的,作为老师的素质非常重要,和老师的审美素养关系密切。屠老师这些专家给了我们很多的领域,就是每个人都可以去评论美术作品。从老师的心理来说要放松,这样才能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很多老师说很难把握,我想这和老师本身的积淀其实是有关系的。但我们确实发现,欣赏对儿童的成长太重要了。我们实验班的孩子经过一年的欣赏实验,在同年龄段的孩子,各方面都名列前茅。我曾经报了一个课题“忧愁的国王”,很多人讲:这怎么上啊?课上下来之后,大家说,原来孩子可以说那么多,可以发现很多我们成人都没法发现的东西。那次活动中,我们提供了不同的色块让孩子来选择,说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有两个孩子同时选择了红色的形状,但是一个孩子说我是高兴的,另外一个孩子说我是难受的。我让他们解释。一个孩子说我太高兴了,就像要爆炸一样,非常兴奋。另一个孩子说,我听了忧愁的国王,心理很难受,就像很多针扎在上面。这就说明每个孩子都知道不同的颜色可以表达情感,而且每个人不一样。可能在做的过程中有困难,但我们一直在坚持,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方向。

  屠美如:我们一起做了三年,有一本书叫做《学前儿童欣赏教育研究》,另外还有《中国画欣赏》《西洋画欣赏》《雕塑和建筑欣赏》《民间艺术欣赏》四本。

  边霞:我们做了三年的实验,最初是孩子有潜能而我们没有发现。可能对色彩的感受力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有,只是没有被表达出来,或者是没有适当的环境让我们发现。老师做的不是教孩子,而是激发孩子,比如两种树,松树和柳树,我们对它们是不一样的感觉还是一样的感觉?我们会用挺拔、刚强等词来形容松树,柳树则是用温柔等等词语。从小到大没有人传达给我们松树、柳树怎么样,那我们怎么知道柳树温柔呢?可能小朋友不能说出那么多抽象的词,但是没有小朋友说柳树叔叔、松树阿姨。他们的感觉和我们一样,他们会用柳树姑娘这样的词来表达。小孩都有这样的潜能,只要我们给他机会,潜能就能生长出来。成人不能因为我们不懂这些,就认为小孩不懂。孩子有这样的潜能需要我们珍视、培育,给他机会让他发展,这可以说是审美观的基础。他有这样的潜能,我们应该帮助他,而不是不顾一切,用成人的眼睛去看待他。有时,你的感受未必比小孩好。有时我们的感受从书上得来,缺乏和大师直接对话的平台。我们做实验的时候,一个研究生说,我一直以为自己对艺术一窍不通,看不懂大师的作品,也听不懂,但是一个学期下来,孩子架起了我和艺术品的桥梁。

  周翔:刚才几位老师为我们展示了平面欣赏到走向自然欣赏的多元欣赏方式,这样应该对大家都有启发。下面的时间,我们留给各位老师和专家对话。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