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抽烟的滋味(3)

  刁莉莉是又急又怕,泪水不断地往下淌。何桑见好朋友倒了霉,很着急,两条黑眉毛皱得快要卷起来了,嘴里唠唠叨叨,嫌香咕她们四个坐在客厅里挺碍事的,让她们把脚高高翘起来,还说:“你们走远些。”

  她趴在地上,低头帮着刁莉莉在餐桌下、沙发边找头饰,结果只找到三只里面裹盐包的肉丸子,是她自己吐掉的。

  “你还去过哪里?”何桑问。

  刁莉莉指指小房间,何桑就进去到处翻找,打开那里的橱子,还有箱子,可里面哪有刁莉莉的发光的头饰呀。

  香露去厨房找东西吃,她感觉自己没吃饱,又饿了,结果看见那高贵好看的闪光头饰居然落在煮葡萄小肉丸的锅里,香露叫:“快来看,是不是它呀?”

  可是它湿了,沾了汤,看上去像软软的馄饨,而且已经不发光了。

  刁莉莉很伤心,说:“我不要它了,它是咸的了。”

  “咦,奇怪,她的头饰怎么会在厨房里呢?”香露说。

  胡马丽花说:“她在厨房里呆了好久呢,你们忘了?我可记着,她躲在厨房里吃了好多美味,把浓汤和大虾都吃光了。”

  这一刻,大家全都想起来了,是何桑拉着刁莉莉躲在厨房里吃大虾、喝浓汤的。

  何桑又着急又后悔,觉得自己害了好朋友,很没有面子。她抓起苹果砸自己的脑袋,还用力摔破了一只大西瓜。

  她大叫大嚷地说:“气死了,恨死了,讨厌死了。”

  香咕拿起头饰,细心地用湿毛巾轻轻擦拭了好多遍,又用清水冲了,再用吹风机把它吹干,然后对刁莉莉说:“你来呀,请把你的头饰戴上吧。”

  “我不要,不要了。”刁莉莉说,“不想再看到它了。”

  “为什么呢?试着看一看,说不定你会改变主意呢。”香咕说。

  大家都围过来看,不由惊讶地叫了起来,那头饰已经清洗干净了,还带着香味,像新的一样。它又开始闪着亮光,真是熠熠生辉呢⋯⋯

  阅读秦文君

  让向日葵跳出自己的舞蹈

  方卫平

  秦文君是一位勤奋的作家。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以来,她为她心中的少年朋友们不停歇地写下了许多部(篇)长、中、短篇小说和散文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她也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几次重要的创作转身——从较早的带着朦胧、纯净、敏感的青春独白气息的《十六岁少女》,到通向心灵和思想的某个深处的、厚重而又颇具可读性的《四弟的绿庄园》,再到20世纪90年代初在少年读者中风行一时、带有轻幽默色彩的关于双胞胎兄妹“贾里”和“贾梅”的系列成长故事。

  进入新世纪以来,秦文君在“小香咕”系列作品中再度改换了已为读者所熟悉的“贾里”“贾梅”式的叙事模式与格调,而将小说的隐含读者转向了另一批年龄层次相对更低一些的孩子。对于此前多以花季少年为主人公的秦文君小说而言,这无疑是一次有意味的转变。小说情节围绕着一个名叫“小香咕”的小姑娘以及她的三个表姐妹们的生活展开,她们的年龄从六七岁到十三岁不等。这样,作家就需要在同一个作品里完成符合每个女孩特点的故事和语言表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小说的写作难度。秦文君显然十分珍爱她笔下的这个小女孩,因为在小香咕的身影里,藏有她亲爱的女儿的形象;在小香咕的故事里,也存放着她在女儿成长途中与女儿共度过的那些短暂而又珍贵的时光。故事里的小香咕或许并不是一个多么出众的孩子,但她的真诚与善良比任何才华都更令我们感动。另一方面,虽然小香咕不是个喜欢计较的女孩,但在与“刺头女孩”何桑的“对阵”中,看上去总是无奈地处在下风的她也懂得不失时机地还击对手一下。当小猫小秧秧即将面临何桑的“酷刑”时,她偷偷拿湿海绵把何桑准备用来虐猫的中号堵了起来;当她自己在餐桌上遭遇不公时,也会“悄悄地把自己的盘子和何桑的对换”。在这个既真诚又机灵的小女孩身上,我们真切地看到了当代儿童的影子。而当小香咕把一个洗净、吹干、带着香味的头饰重新举到她并不那么欣赏的刁莉莉与何桑的面前时,我们真被这小丫头的善良可爱给深深打动了。

  2008年,秦文君出版了又一部新作《会跳舞的向日葵》。这是一部与作家本人的童年经验有着密切关联的小说。在这部作品里,作家似乎有意放弃了典型的故事讲述方式,而专注于呈现一个名叫“香草”的小女孩和她身边的人们,以及她所遇见的整个世界在时间的河岸边缓缓移步的身影。沉浸在反刍童年的快意与伤感中的秦文君,也把这些童年记忆改写成了散文式的文字,于是我们读到了《甜心小猫》《狐狸妈妈家的大餐》《雨点音乐会》《海的那边》这样一些既像故事又像散文的小短篇。或许,从这些文字里,我们更能明白为什么小说《会跳舞的向日葵》会带上一种清水流泻般的叙事质地。这里面向前流动着的不仅仅是小说的语言与情节,也是微缩在童年回忆里的那一往无前、无限甜蜜也令人无限感喟的时间。但作家所做的显然还不仅是对于童年的回溯,她也想用香草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一棵童年的向日葵都有着属于自己的舞蹈,要让它们跳出自己的舞蹈!

  延伸阅读

  对文学的爱和真诚(节选)

  秦文君

  那时我上四年级。交了作文不久,我就开始尝试做“文学家”了。我根据一个听来的故事改写了一篇文章,大意是甲出门拾到了钱包,他费尽周折找到了失主乙,而寻找过程中,甲的钢笔从口袋里漏出来让乙捡到,乙也正四处奔波找失主,结局当然是皆大欢喜。严格地说,这是一篇很落俗套的作文,属于一种“巧合+好人好事”的模式。我把这篇作文投到一个故事丛刊,后来一连数月,我都省下早点钱去买这杂志,一页页地找自己的作文。又过了些日子,作文被退回来了,我倒不怎么悲伤,因为这事终于有了结局,比老是悬着要好。特别让我受宠若惊的是编辑部还夹了封退稿信,虽是油印的,但措词很客气,把人抬得很高。况且开头写着我的名字,信末还敲着图章。当时我是个平时收不到信的小学生,所以,反而感悟到其间特有的乐趣。

  我的妈妈(节选)

  戴萦袅

  我常常会翻阅妈妈的一些作品,我对它们情有独钟。因为我很喜爱文学作品,而且妈妈写得很好,她的文章有的生动、有的有趣、有的幽默、有的感人⋯⋯所以我很爱看。妈妈也很重视我的评价和意见,常会问我:“这本书好看吗?好在哪里?哪章最有趣?”我每一次都耐心地回答她。可是过了几天,妈妈又来问我同样的问题了,好像是在核实我是真心的还是随口说说的。其实,在我心中有妈妈的所有著作的排行榜,第一是《心香 · 可人》,《小捣蛋外传》这本书也是我比较喜欢的。

  说起《小捣蛋外传》是怎么来的,还有一个小故事呢!小时候,我很不喜欢洗头,妈妈便想出了一个办法:讲故事给我听,一边讲,一边洗头。我酷爱听故事,欣然同意了。我和妈妈订了口头协议,还勾了小指头。从那次起,每次洗头时,妈妈就给我讲一个关于两个“小捣蛋”的故事,我听得入迷,不知不觉也就不吵了,乖乖地让妈妈给我洗完了头。后来,妈妈将这些有趣的故事记了下来,越积越多,就写成了这样的一本书。

  抓 住

  王宜振

  如果不能够抓住一首诗

  抓住一行诗句也好

  一行诗句生长在我的体内

  足以使我变得轻盈

  直至轻如一根鹅毛

  如果不能够抓住一行诗句

  抓住一个词语也好

  一个词语生长在我的体内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留言板电话:010-626763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