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儿童心中都有两颗种子,一颗是学习社会期望的知识、技能,完成成人要求的任务;另一颗种子是出于个人的兴趣、动机、愿望而做的事情,从而实现个人理想。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第一颗种子的心理机制包括服从、自我控制和意志力等特质;第二颗种子则包括主动发起、探索精神、独立性、创造性等品质。对中国儿童来说,前一颗种子的生长土壤非常肥沃,而第二颗种子的生长土壤非常贫瘠,相反,西方国家的学生,第二颗种子的生长土壤非常肥沃。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把中国的教育环境与西方的教育环境进行优势互补,改善我国儿童第二颗种子的生长环境。
为此,在家庭和幼儿园教育中,要大力提倡成人对儿童的尊重,尤其要尊重他们的心灵,这包括:(1) 尊重儿童的兴趣、爱好;(2) 尊重儿童的情绪和情感;(3) 尊重儿童的个性差异;(4) 尊重儿童的抱负和志向;(5) 尊重儿童的选择和判断;(6) 尊重儿童的个人意愿。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下一代能够更健康地成长,更好地挖掘他们的潜力,也才能使他们在智力、品德和社会性方面得到和谐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心理发展研究所教授 陈会昌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