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访谈:陈卫平、姬炤华童书与传统文化聊天实录(5)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21日 16:34  新浪育儿  

  基于这个,我有两点思考,一个呢就是那个时代已经逝去了,那么那个时代做出来的东西我们应该尽力去保护,不要让它失去了。比方《读库》就谈到《大闹天宫》这个片子的最终的归宿,这套片子的所有的稿件,包括它的玻璃片,还有它所有的设计图都毁掉了。由于时代这个是我们无法控制的,我们说一下它的拷贝,它的拷贝留下来还有,可能当时是做为封资修的反面教材给留下来了,这个拷贝非常珍贵了,因为它是唯一r 。结果这个拷贝被电影厂廉价地卖给美国人了,也就是我们今天做一张DVD,就要付给美国人一份版税,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人没有做好保护传统文化的东西。

  在讲座中有个家长跟我讲,他过去也是做出版的,他说过去那些老连环画,我们知道过去老连环画有很多精品,都毁掉了,有的是在文革时毁掉的,有的甚至是在八十年代被他们当做废品卖掉了。一些收藏者到潘家园去找被出版社当做废品卖掉的一些名家的笔迹。这就非常悲哀了,觉得这是一个特别严肃的问题。等于说你没有保护好这些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你今天又不知道自已该做什么好?我觉得今天我们这个时代应该一方面保护好那些东西,要把里面有的智慧能够传承给我们下一代,这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然后还有一个基于我们今天的时代,要有新的创造,不能再去重复古人的东西了。比如我把胡同毁了,我再造一个胡同,任何人都知道那是个假胡同,它里面的历史信息完全为零。重复一个四合院,你怎么样重复一个四合院的历史信息,它的一砖一瓦,它的历史信息就像我们从地底下挖出来的化石,你做一个假的化石对于科学家来讲没有用的,文化就是这样。

  还有一个阻碍我们发展的,我觉得是改革开放了,西方商业的东西传进来之后,我认为有好多商业里面的缺陷也跟着进来了,我们没有很好地处理好这些问题。比如说商业有个最大的特点,要求利益最大化,我认为商业本身并不是坏的,只是个中性的东西,关键看你怎么去利用它,怎么去做。但我们恰恰现在看到急功近利的特别多,像刚才陈社长讲到的,出版社是个文化的产业,传承文化是你的本业,你一再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有问题的。我现在看到好多出版社或作者一看什么呢?这东西好卖我就赶紧做,比如一看传统文化吃香了,我赶紧做传统文化,可是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里面有什么?就开始弄了,弄出不伦不类的东西。

  好多家长都说,我想给我的孩子看一些传统文化的东西,我觉得那个东西它不是符号,不是你给儿童看一些传统符号,儿童就喜欢上传统文化了,那个故事、内涵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一本西方的图画书,和一本你的传统文化的图画书,放在一起,孩子一看,这个西方的太好了,这个传统文化的故事实在太不爱看了,你说孩子会受什么影响?你说他会对传统文化产生一种什么样的直观的印象?他就会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只要是传统文化的,就不好,没意思。只要是西方的就鲜活有意思。那么你是在帮忙还是在捣乱?实际上是在捣乱,是在用自已的商业利益破坏传统文化,在毁坏传统文化。看起来好像是出了许多传统文化的东西,实际上是在切断我们民族的根。看他们的书长大的孩子将来更会去拆胡同了,他觉得这没用,不好玩,这东西没意思。因此我觉得做文化产业来讲,我们在引进西方商业文明的时候,将负面的东西去掉。然后用像唐代那样博大的胸怀把它转化成我们特有的商业文化,我们中国的、民族的商业文化。

  我觉得这个意义更大。

  六、传统的改编与创新

  主持人:我非常同意您刚才说的,包括刚才说到的传统文化要被现在的孩子自然而顺利地接受和认同,需要加入一些的东西进去。现在有很多作者利用传统文化创作的探索还是有很积极的意义。问徐皮匠一个问题,我听到一种说法,就是我们的创作当中,画画的部分很好,但是故事比较弱,就说到如果你创作不出新的故事,完全可以去民间故事中找,改编一些,对民间故事进行再创作就好了,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你也是写童话的作家。

  徐萃:同意。对于一个创作者来说,首先第一位的是你的故事才是最重要的,或者你要表达的东西才是你的核心,如果你能保证你的东西非常非常好,或者你觉得它是你发自内心想要说的,那么你就可以把它做出来,把它变成一个作品。还有一种情况,在世界上有太多伟大的作品,伟大的思想家,真是可能看到他们,我深受启发,或者打内心里喜欢,就有这种可能性,我就把他的东西,我以一种儿童能看得懂的或者绘画,或者以另外一种方式把它呈现出来,我觉得这个没有关系。但我觉得可能现在传统文化里有一个什么问题呢?就像姬炤华说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可能有的人会觉得这个概念不容易记,但你至少可以知道文化传统里面有些东西是好的,有些东西是不好的,所以就像有些越古的东西越鲜活,比如像庄子里面有很多思想,我们应该把这些好的东西提炼出来。我去找这些故事里面非常精彩的思想、核心的东西,我把它变成适合现在儿童读的故事,我觉得这才是一个真正好的发展方向。而不是把所有的东西,不管好的、坏的不加分别的都拿来。

    我举一个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例子:以现在的时代来看,从法律的角度上来说,我首先我必须要有证据,我才能够对他判刑,而孙悟空对于妖怪来说,显然已经不符合现代法律的观念,第一你不能根据个人的主观意识去惩罚别人,这本身就不应该,第二就算他是不是妖怪,你总要抓到一个证据,你要有一个确凿证据来判定是不是妖怪,但显然在这个故事里面,没有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法,一看就把它打了,因此这些东西确确实实需要我们认认真真地去反思它,然后找到它最好的东西再把它表现出来。这是一方面。

  还有一方面,就是你可以把中国传统故事里面精神内核的部分重新用一种现代的方式把它解读出来,我觉得我们那本书《NO,That's wrong》,里面有一个思想内核是来源于庄子的反思的那种,天人的那种反观,里面的那个帽子它既可以当裤衩,对于兔子来说又可以当帽子,这个故事就是受到了庄子的启发,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不同的东西。就看它是否合适,我觉得这个“合适”很重要。但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顶着一个裤衩肯定是不合适的,因为我们没有兔子的那两只耳朵,如果我有那两只耳朵,显然做帽子就可行了。这就是另外一种重新诠释中国传统文化。

  李珂:我们观点很一致的地方,就是传统文化的东西一定要找到它真正智慧的那一部分来保留,来给孩子做熏陶。对于一些随着时代的演进,它会被淘汰掉的,形式也好,或者是它的内涵也好,我们就应该规避掉它。我现在举一个例子:

  就是陈社长他们出过的《童话庄子》,就是很典型的这样一个例子,说到庄子,是我们非常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如果像蔡志忠先生画的庄子也很好,但它适合大一点的人来看,对小孩子,你一定要用他们懂得的话或者用他们能够感觉到非常美的一种图像来让他们接受这个东西。  

    我觉得这一本书里就很好,它其实是作家哲也把整个庄子里面一些很有趣的故事用现代的语言和现代的故事来解读,让孩子来看,他不是来看一篇古文,他看的是一个个故事,像这个《老人与猴子》就是我们很熟悉的“朝三暮四”,他的解读就是一看就是讲故事,不是让孩子看到之乎者也,同时又配上传统文化风味非常足的插图,那么这样的感觉我觉得是比较智慧的一种。能把我们传统文化中非常美好的故事也好、思想也好传达给孩子。这样的作品我觉得就不单单只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表像,或者是一个元素,是把传统文化当中智慧的部分,就像刚才姬炤华说的天人合一,还有刚才那个雕塑也是,他要通过朝拜再去设计雕像那种恢弘或者震撼的。如果我们来探讨怎么让孩子来接受传统文化,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形式。

  现在也有很多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呀,这些里面都有些很有趣的传统文化的东西在里面,但是我们不能照搬,是不是竖版的给孩子看,我们是要写繁体字还是简体字的给孩子,这些都是表像,对孩子来说,接受传统文化是怎么样通过简洁的形式,或者是让孩子看得懂的形式去接触,我觉得这是对于出版人也好,作家也好真正应该去花心思去考虑的,而是我应该花很多的心思在我怎么把这书包装好,或者在造型上有中国古韵呀,虽然这也很重要,但只是一个层面,我们应该由这个层面进入更深的一个层面,就是刚才陈社长和姬炤华说的,就是传统中很精髓,很有韵味的东西。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