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独生子女政策再回首,你有多想生二胎?

  新闻热点追踪:北京计生委官员鼓励独生子女夫妻生二胎

  北京市人口计生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李芸莉表示:政府对于国家的人口结构问题、年龄结构问题有考虑,实行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可生育二胎的政策,就是人口资源的一个过渡,“大家都知道,北京独生子女的这一代大都是在80年代,他们这一代人就可以生两个子女了。

  一石击起千层浪!最近周围探询生“二胎”的人忽然多了起来,妈妈们聚会,话题也常围绕着“要不要生老二呀”讨论个没完,个中畅想的人不乏少数。难道,独生子女政策不再一贯地坚决执行了吗?真的,可以生二胎了吗?

  新闻回放:国家计生委主任:现行生育政策不是一胎政策

  国家计生委主任张维庆:我国的生育政策不是“一胎”政策。在城市,男女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可以生育两个孩子;在农村,多数省规定,生了一个女孩的可以再生一个;云南、青海、宁夏、新疆、海南等省(区)规定农民可以生育两个孩子;西藏农牧民没有生育数量的限制。因此,党中央已明确指出,“十一五”时期必须稳定现行的生育政策。

  截止11月28日(18:13)网友调查数据显示,共有20262参加“做妈妈(爸爸)的你,有多想生二胎?”调查:

  其中生二胎选项比例:
  1 非常想 56.45% 11438人
  2 一般 27.78% 5628人
  3 不想 14.41% 2919人
  4 不知道 1.37% 277人

  不想生二胎的理由是:
  1 养育压力 66.89% 13553人
  2 其他 19.66% 3984人
  3 生育压力 8.22% 1666人
  4 一个孩子已经很好 5.23% 1059人

  觉得一个孩子的家庭,主要影响在:
  1 孩子成长很孤单 71.87% 14562人
  2 独生子女性格比较明显,如:过于自我、不懂协作…… 54.05% 10951人
  3 爱太集中和专一 28.02% 5678人
  4 老有所忧 25.03% 5071人
  5 父母压力过大 19.77% 4006人
  6 其他 7.83% 1587人

  希望独生子女政策能够:
  1 二胎条件更松动 59.67% 12090人
  2 取消 24.11% 4885人
  3 继续坚持 11.24% 2278人
  4 不知道 4.98% 1009人

    亲子调查:做妈妈(爸爸)的你,有多想生二胎?(继续进行中)

非常想
一般
不想
不知道
不想生二胎的理由是什么?
生育压力
养育压力
一个孩子已经很好
其他
你觉得一个孩子,对你们影响有哪些?
孩子成长很孤单
独生子女性格比较明显,如:过于自我、不懂协作……
父母压力过大
爱太集中和专一
老有所忧
其他
你希望独生子女政策:
取消
继续坚持
二胎条件更松动
不知道

  话说从头:独生子女政策是从啥时开始的?

  1970~1980年。计划生育政策逐步形成并全面推行。1970年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计划正式纳入了国民经济发展计划。1973年明确了“晚、稀、少”的方针,经过逐步发展,政策明确要求,一对夫妇生育子女数最好一个。最多两个,生育间隔3年以上。

  1980年~1984年。计划生育政策进一步抽紧。198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普遍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在此情况下,计划生育政策一度抽紧。地方政府最终把“提倡”当作“政治任务”来抓。基本只准生一个孩子。这形成了国家生育政策与家庭个人生育需求之间的重大反差。1982年把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中国计划生育和独生子女政策史》

  专家细陈:独生子女政策执行这些年,带来哪些利与弊?

  独生子女家庭的风险性在母亲过了35岁之后骤然放大,且随母亲生育能力的逐步丧失和依赖性需求的逐步出现而升高。一个出现大面积独生子女家庭的社会,为自己未来的发展预留了隐忧。“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是风险家庭。”独生子女家庭面临五种风险:首先是孩子的生存风险,其次是孩子的成才风险,第三是家庭的养老风险,第四是社会的发展风险,第五是国家的国防风险。--《人口研究专家穆光宗:独生子女家庭面临五大风险》

  到底可不可以随便生二胎?看各省都有啥规定?

  四川:在四川收养子女者可生二胎
  条例规定,收养子女也可以生二胎。婚后患不育症,但收养一个子女后怀孕的夫妻,可以申请生育第二个子女。但不符合法律和条例,规定生育子女的,要征收社会抚养费。
  广州:病残独生子女家庭可生二胎
  六类情况可生二胎:一、有典型症状及严重病症的风湿性心脏病;二、血液系统疾病增加了溶血性贫血;三、对皮肌炎、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疾病,造成组织器官损害或肢体功能障碍者;四、对于大脑发育不全、脑积水、脑性瘫痪的患儿,“不能成为正常劳动力者”;五、对继发性癫痫病,有两年以上详细病史;六、婴儿型进行性脊肌萎缩症、甲或乙型血友病等。
  兰州:兰州计生委发出生二胎条例
  上海:上海有望取消生二胎间隔期
  公布《条例(草案)》拟取消“允许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夫妻应当有四年生育间隔”的规定,并增加人口出生预报制度。
  南京:走近南京独生子女生二胎家庭
  从去年(2003年)11月1日起施行的《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规定》对二胎政策略有放宽,而且符合条件的独生子女逐渐进入育龄,南京陆续出现了独生子女生二胎的家庭。

  现状:

  国家政策:计划生育国策将继续稳定 让不让生二胎各省自行规定
  父母担忧:生二胎你有哪些疑虑?

  ● 再生一个经济上能应付吗?
  阿钟是一位想要两个孩子但又不敢要的白领人士。三年前结婚的阿钟目前育有一女。他听说两会出现“二胎”提案十分惊喜,不过,惊喜归惊喜,一谈及如果有生二胎的可能是否愿意时,阿钟猛摇头:“目前是不打算要第二个的了,现在这一个还能应付,可再要一个的话,就不能应付了。”

   ● 有那么多精力来培育另一个吗?
  岳小姐六年前嫁给了在某区政府任职的老公,自己也是一间大公司的行政总监,两口子的收入不下万元,生活、经济十分稳定,生养两个孩子经济上不存在问题,但她坚决不愿生育二胎,她表示,许多人担忧独生子女在心理上容易变得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其实即便是有兄弟姐妹的家庭,这种问题同样存在。而更糟糕的是,因为子女多,孩子反而容易被父母忽略,孩子更加容易缺乏安全感。

   ● 两个孩子都能享受最好的教育吗?
  白领们普遍对于“二胎孩子”分散家庭教育投入加重社会教育负担表示疑虑。“一个孩子我有把握让他享受最好的教育,包括进好学校和各种兴趣教育。而两个孩子就只能给他们打折了。”而这种打折的结果可能就是人口素质的下降。

  ● 一个就业都难 再生一个还能找到工作吗?
  一位正在找工作的独生子女母亲就向记者惊呼,“现在还讲生二胎呀,一个孩子找工作都这么难了,再生一个,工作都没处找了。”

  调查显示:有40%的年轻人想生二胎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一项题为“80年代独生子女的孤独与亲情”,有6007名1980年至1989年出生的独生子女参加的调查显示,61.3%的人认为,与以前那种父母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传统家庭模式相比,独生子女更孤独寂寞,幸福与哀伤很难与人分享;66.9%的人希望或曾经希望家庭中有兄弟姐妹能与自己做伴。可能正是因为对孤独深有体会,46.1%的人表示,自己想生两个孩子。有位独生子女说,做为孩子,有些话题和父母是谈不来的,自己平时很多心事只能放在心里,快乐和忧伤都是自己一个人承担。我们这一代独生子女已经很孤独了,但至少我们还有表兄妹吧。如果我们的下一代连这层关系都没有了,那不是太可怜了。同意这个观点的80年代出生的人不在少数。

  到底“独生子女政策”有没有可能完全放开?

  南京人口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主任周长洪这样说:根据我们在上海、苏南的调查显示,也差不多是这个数据,有40%左右的年轻人愿意选择生育二胎。现在符合政策的群体潜在越来越大,但并不是说,有预见性的东西就能反映意愿性的东西。根据经验和预测,我认为这个冲击不会太大,不会对现存的政策造成太大的冲击,应该是比较平稳的。在国内外都是这个规律,收入越高、文化程度越高可能选择生育二胎的几率就越低,反之就越高。至于独生子女好还是两个孩子好,当事人会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和经历,做出选择和决策的。在这个方面,经济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是的,我们希望孩子不孤单,我们看到了她(他)们独自成长对性格造成的不足的一面,我们希望他(她)们也能拥有兄弟姐妹手足相亲相爱的机会,从孩子一路到成年,相互依持,既使父母年迈别去,也能有温暖相依相伴。但失之一隅的缺撼,未尝就没有另外的收获作为补偿,世间事,应该都会相辅相承。

  也许给了我们机会,我们中的一部分父母还是会选择一个孩子;也许给了我们机会,我们中的一部分父母就可能顺其自然地成为第二个孩子的父亲和母亲;也许给了我们机会,那些忍痛含泪挣扎着“要不要放弃”的心理斗争就不会显得这样无奈?

  也许,一个自主选择“要”与“不要”才是做父母最关注、最想要的答案,而那个时刻的到来,还会有多远?

  关注新浪亲子热点话题追踪:

  ■ 为儿子聘代爸爸,一个离婚母亲的选择你赞同吗?
  ■ 儿童性早熟,花儿咋都开得这么早?
  ■ 如果上天赐你一个带有“神的印迹”的孩子,你会坦然接受吗?
  ■ 幸福在哪里?不快乐的婚姻该继续还是该终结?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二胎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