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中心 > 教育中心 > 沟通交流 > 父母心得 > 《中国家长教子书》

 我将四个儿女培养成了博士
 2005年12月16日 10:21 《中国家长教子书》

  李振霞

  李振霞 母亲,1934年生,黑龙江讷河县人,教授。家庭教育专家。195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生班,1961年调入中央党校任教,1991年任海南省委党校副校长。在那个“读书无用”风行的年代,作为四个孩子的母亲,她历尽艰辛,不仅把儿女全都培养成了国内外著名大学的博士,她和丈夫也同样成果累累,创造出了“亲子共赢”的家教最佳效果。

  金春明 父亲,1932年生,吉林省延吉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党史研究专家。独著、合著《“文化大革命”史稿》、《毛泽东思想发展史》等数十部著作。

  金 萤 女儿,1956年生,“文化大革命”时期上山下乡,恢复高考后第一批考入首都医科大学。美国约翰·霍浦金斯大学医学院博士后。

  金 煜 大儿子,1959年生,山东海洋学院毕业,后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现任职于美国雪弗龙石油公司。

  金 侠 二儿子,1963年生,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毕业,后获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现为罗切斯特大学教授。

  金 延 三儿子,1963年生,清华大学毕业,其后在中国航空研究院获得博士学位。目前为国际研究员。

  编者按:在“文化大革命”那个特殊的时代,中国教育遭受到空前的大破坏,以致那个时代里成长起来的青年人,竟被称为是“被耽搁的一代”。

  然而同样是那个时代里的孩子,本文作者李振霞老师的子女,不仅没有被“耽搁”,相反却在默默地积蓄力量,恢复高考后,便一个个脱颖而出,一家走出了四个国内外名牌大学的博士,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家庭博士群”。

  为什么在那样一个艰难的年代,李老师能够让孩子个个成才?

  我在同李老师交往和编辑这篇文章时,有下列四点给我印象最深。

  第一点是李老师那深入骨髓的家教意识。

  在那个年代,家庭教育意识空前淡薄,整个社会把家庭教育孩子的功能淡化到不能再淡化的程度,以致根本谈不上“培养”而到了“饲养”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李老师的那种“即使当右派也要教育好孩子”的思想便更显得可贵了。

  正是在这种意识的引导下,李老师便有了许多不同于常人的做法,如一定要坚持自己乳养孩子就是其中之一。这也是给我印象最深的第二点。

  “一些女性做了母亲后,为了保持自己的身材,不愿用母乳哺育婴儿……”

  这样的说法,乍一听以为都是在说现在的女性,其实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这样的做法就已经在我们的城市里风行了,凡有经济条件的,都是给孩子请保姆喂牛奶。

  当时的思想观念不仅是这样做不耽误革命工作,而且还有喂牛奶比母乳更好的说法。面对这些潮流,要想保持头脑清醒并不容易,难得李老师依据一个母亲本能的直觉,坚持认为母乳是孩子最好的食品。因此她对于自己的四个孩子,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尽最大的力量去喂孩子母乳,即使自己因为工作关系不能喂,也顶风冒雪找到奶妈来保证孩子乳汁的供给。

  李老师给我印象最深的第三点是对知识的崇尚。关于这一点这里不必多说,只要看看本文的题目就能不言自明。

  李老师给我印象最深的第四点,也是最大一点,就是她对教育孩子与自己事业是否冲突所作出的回答。

  一般人认为,事业和家庭不能兼得,如果父母想要有自己的一番事业,那么在孩子的教育上就很难有所作为;反之,如果为了孩子殚精竭虑,那么自己的事业就很难有所成就。

  因此,很多年轻父母生了孩子便不想在教育上花很多时间,甚至不想花时间,他们认为这样会耽误自己的前途。这样的看法不能说没有道理,但却是错误的。

  教育孩子要不要花时间呢?当然要,有时甚至要花大量的时间,但既然生下了孩子,就要去教育孩子,这是一个生命呀!只此一个理由就足以证明这时间应该花,值得花。

  事实上,如果处理好了的话,孩子和事业不是相矛盾的,因为孩子完全可以成为甚至本身就是自己事业的一部分。

  这方面的例子很多。

  宋耀如是一个同孙中山一起的革命家,他并没有因为教育出了宋庆龄等杰出的孩子而影响了事业,相反孩子的成长却继续了他为国服务的事业。居里夫人是一个大科学家,还是一个单亲母亲,可能天底下没有比她更忙的了,可她不仅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还让一个女儿获得了诺贝尔奖,不仅成了“镭的母亲”,更是成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母亲”……

  凡此种种,可以想见两者并不是决然对立的。

  再说,家庭教育更多的是一种潜教育,因此它不像学校教育那样要花专门的时间,父母的身教,父母为人处事的范式是孩子最根本的教育。“父母亲会做人”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只要做到这一点,就能收到“一通百通”“万变不离其宗”的效果。

  因此,教孩子更多的是一种意识,我们经常听到“为了事业把孩子耽误了”,却很少听到“为了孩子把事业耽误了”,原因就在于家教更多的是一种意识层面上的事,李老师的成功就在于前面所说的那种深入骨髓的家教意识。

  因此,教育孩子没有必要牺牲一切,事实上牺牲一切在大多时候也是教不出好孩子的,对于全职太太或全职母亲我们并不赞成。当然对于在孩子的某一时期或特殊情况,则不在此列。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李老师以她的“双赢”结果告诉我们,在教育孩子成才的同时,父母的事业同样可以做得很好!

  我以为,这可能是李老师家教给我们的最大启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关键字:家庭教育  母乳喂养  母爱  心理素质  爱情  

爱问(iAsk.com) 共找到相关网页约912,000篇。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评论】【论坛】【 】【打印】【关闭




亲子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8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