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中心 > 《宝贝儿,我们一起走进图画书》 > 正文
故事从封面就开始了呀
很多图画书的故事从封面就开始了,如果我们不经意地忽略了封面,是很可惜的事情。故事会因此变得不完整。
图画书《京剧猫——长阪坡》的封面就非常有故事性。你看,那几只画着京剧脸谱的猫,神神秘秘地朝一个方向跑去。我猜,那里一定有故事发生!别忘了,这可是一个月圆之夜哦。传说中的月圆之夜都会有故事的嘛。
这本书用了双蝴蝶页,第一个蝴蝶页是一张暗红色的特种纸。(你猜到为什么用这种纸了吗?)
第二个蝴蝶页上,一只猫翻着跟头出场了。这只猫就像京剧开场时的武生,一连串地翻着跟头,热热闹闹地拉开了一场戏的序幕。(现在你知道为什么第一个蝴蝶页用暗红色的特种纸了吧?暗红色的纸原来代表了京剧的幕布!)
到了扉页,主角出现了。这是两张花脸,左边的是曹操,右边的是张飞。对京剧不熟悉的人,可真搞不清楚谁是谁了。
图画书《京剧猫——长阪坡》有很强的设计感,封面、蝴蝶页、扉页和封底都体现了画家独特的表达方式。
我们跟着封面的那几只花脸猫走入了剧场。帷幕拉开了,我们看见小武生在翻跟头,故事的序幕也就此拉开了。
三更之后,剧场里的人陆陆续续散了场。
“散了场”这三个字,创作者也特意设计得松松垮垮的,好像听戏的人累了,懒洋洋地往家走的样子。
“现在,是我们的表演时间了!”
封面的那一幕又一次出现。在红帷幕前跑龙套的小武生连续地翻着跟头。
下一页:小花脸猫打出了今晚的剧目。
今天的曲目是《长阪坡》。
这个故事讲的是三国时候,曹操起兵攻打刘备,混战中,刘备抛弃妻儿,带着百姓逃跑。
这个小说明是为那些不熟悉京剧的读者准备的。
说实在的,我这个人不大看京剧,对这个剧目一点儿都不了解。所以,跟我一样是京剧盲的人,初读这本图画书的时候,是会有点儿小障碍的。我去幼儿园给孩子们讲这本图画书的时候,遇到的问题更大,因为孩子们都不知道《三国演义》,也不知道谁是刘备、曹操,必须先给孩子们介绍一下故事背景。但是,没有关系。正因为这样,我们从这本图画书开始,就对京剧有了生动的认识。
另一本图画书《兔儿爷》,我也特别特别喜欢。听名字就知道,这是一本国内作者原创的图画书,而且应该是具有中国北方风情的图画书,因为兔儿爷是中国北方才有的东西。
什么是兔儿爷呢?
传说月宫里有嫦娥、玉兔,人们把玉兔进一步艺术化、人格化,乃至神化之后,再用泥巴把玉兔塑造成各种不同模样的玩偶,“兔儿爷”就产生了。兔儿爷是老北京的古老玩意儿,起源于明末,原先是祭祀月神的贡品。到了清代,兔儿爷已经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了。
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中这样描写兔儿爷:“脸蛋上没有胭脂,而只在小三瓣嘴上画了一条细线,红的,上了油;两个细长白耳朵上淡淡地描着点浅红;这样,小兔的脸上就带出一种英俊的样子,倒好像是兔儿中的黄天霸似的。它的上身穿着朱红的袍,从腰以下是翠绿的叶与粉红的花,每一个叶折与花瓣都精心地染上鲜明而匀调的彩色,使绿叶红花都闪闪欲动。”
了解了兔儿爷的相关知识,再看《兔儿爷》这本图画书,家长和小朋友们就会觉得更有趣味了。
把《兔儿爷》拿在手里,第一个感觉是:哎呀,这么灰暗的颜色啊。
可你知道吗?这灰暗的颜色正是故事的一部分呢。
过去,北京的民居都是四合院,四合院的屋顶和院墙大多是灰色的。灰色的民居非常沉静和宽厚,这更加凸现了京城皇家建筑的恢弘。因为,只有皇家的建筑才用金黄和翠绿的琉璃瓦。
《兔儿爷》的封面所呈现的,正是俯视下的灰色平房。
不过,在我这个老北京人看来,画家笔下的灰色房屋和北京人通常住的四合院并不完全一样,似乎蕴含着江南民居的意味。这大概与创作者的童年感受有关吧。《兔儿爷》的创作者熊亮是嘉兴人,现居北京。所以,画中那些屋顶、窗户和门廊,应该带着他的童年记忆。画中这些杂糅了南北风情的建筑,既有京城的庄严与恢弘,也有江南味道,甚至还有外来文化的影子。
封面上浓浓的故事性是由主角兔儿爷带出来的。你看,穿着武士服装的兔儿爷一脸的惆怅,好像在找寻着什么。我甚至能听见兔儿爷的内心独白:“你在哪里?”
翻下去,是蝴蝶页。这是一堵厚厚的墙,墙面的左上方和右下方有两个小小的窗户。这是多么沉闷和压抑的墙啊,几乎让我透不过气来。
这是跨越了半个世纪的墙吗?
它阻隔的是什么?
每个读者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墙面左上方的小窗户里,那个笑眯眯的孩童抱着微笑的兔儿爷,幸福地沉醉在自己的童年里;而右下角的那个小窗户里,孤独的兔儿爷却丢失了小伙伴。这是作者在默默述说童年的逝去吗?
一左一右,相隔的时空其实已经跨越了50年。
这是前蝴蝶页给我们的暗示吧?
扉页,是一片静穆的灰色,毛笔写出的汉字带着斑驳和缺损。字里行间,有着作者特意留给读者品味的岁月感。扉页上没有任何图画,作者所题的书名也是那样耐人寻味,英文书名做成中式图章的式样成为这页唯一的图形。空,往往有更明显的纵深感,成全了读者的想象。
这一点在后蝴蝶页上更加明显了。
那温暖而厚重的土黄色啊!没有一个字,没有一点儿花样,像是⋯⋯我小时候吃的那种带着白霜的关东糖⋯⋯用手指往画面上蘸蘸,仿佛都能沾下一点点齁甜。
再翻过去,是封底。封底其实是与封面相连而成的一幅完整的画。
那托腮等待的男孩儿,在苦等自己的中秋礼物。他想得到兔儿爷的愿望,与向上攀爬的植物一样旺盛地生长着⋯⋯
这幅画是为了表达故事主题中所蕴含的期待吗?也许是,也许不是。
创作者和读者对同一个作品的看法并不一定完全一致。读者自身的想象与思索是再创作,读者会扩展创作者所提供的元素,与自己的体验重叠,使自己得到意外的收获。这一点往往也是创作者始料不及的。
而图画书的迷人之处,就在于人们对画面的理解永远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一千个读者也许有一千个答案。而我相信,所有的理解都是有道理的。因为不同的经历、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文化,会让我们有不同的解谜方案。这非常有意思。
此外,一本优秀图画书的整体设计一定是沿着创作者的文字与图画本身所蕴含的情绪与美感风格走下去的。在《兔儿爷》中,旧貌与新颜、寻找与等待,这两组对应关系造就了这本图画书的魅力。